第360章 案件复杂了

    第360章 案件复杂了 (第3/3页)

    听过郭先生《文章会》这一段的都知道,他们说的「学校」就是李学武他们今天的目的地了。

    浴池业唯一的中华老字号——华清池。

    浴池是比较文雅的叫法,四九城就叫澡堂子。

    人家跟你打招呼:「你干啥去啊?」

    你要说我去浴池洗澡去,人家准笑话你露怯。

    装什么装!

    这玩意打老早儿就叫澡堂子,浴池都特么是后来修了单间才有的叫法儿。

    四九城的澡堂子始于元代,当时主要是由寺院僧人开办,是供进香的信徒沐浴更衣的场所。

    后来慢慢的演变成了一种文化,一种「洁身自好」的习惯,也成了一门生意。

    这澡堂里可不仅仅是提供洗浴服务,还有其他特色项目呢。

    当然了,早先浴池只有男的才会去,还都是身份不高的,毕竟要坦诚相见嘛。

    封建时期的大姑娘小媳妇儿怎么可能在外面洗澡呢,脸面要不要了,名声要不要了。

    越是普及的,越是大众的,越是低端的,这是经济特性决定的。

    澡堂子有什么特色项目啊?

    跟后世相比,正经的这种除了「上二楼」没有,其他的啥都有。

    比如洗、搓、敲、按、修……等等。

    当然了,不正经的澡堂子也有,都集中在八大胡同。

    知道大家都喜欢看一些不正经的,所以小小地说一下。

    低端的澡堂子多是在王寡妇斜街,毕竟是外城了,属于城乡结合部,条件很一般。

    当时这条胡同集中了一些受南鸡挤压的北鸡退居于此,开有许多家吃饭和睡觉的小客栈。

    胡同里有个姓王的中年妇女死了丈夫,人家叫她王寡妇,她在这条街上开设的「王寡妇鸡馆」很有名气。

    所以人们一说到这个地方就会说:「到王寡妇斜街」,时间长了,就有了这个地名。

    不过现在改了,叫棕树斜街,王寡妇早没了,那地方改成茶楼了,挺遗憾的。

    高端点的有没有?

    有,比如一品香澡堂。

    早先四九城澡堂的老板多是来自冀省定兴,一品香的老板却是位清真,所以在一品香匾额下方还专门刻有「清真」二字。

    当年这家清真澡堂子真的是红遍了整个大栅栏地区,许多清真都来这边洗澡,就连京剧大师马先生也是经常光顾这里的。

    有说法是澡堂的马老板与鼓界大王刘宝全是莫逆之交,经常一起遛弯儿、散步,然后到一品香泡澡。

    下午了再一块儿到两益轩去吃饭,饭后再一起去戏园子观摩杨小楼、余叔岩的表演。

    你瞧瞧,这就是艺术家的生活,多么的枯燥乏味。

    李学武当然不是艺术家,但他也想如此的枯燥乏味一下,毕竟高雅的艺术家都追求的生活,他想来一定是有可取之处的。

    当然了,八大胡同那边已经没有不正经的澡堂子了,就算是有,李学武也不会去的,他是正经人的嘛。

    再说了,现在去了也白去,人去楼空,只留下一些历史残骸了。

    华清池就很不错,原来叫小仓浪澡堂,后来赚钱了嘛,就升级成了四九城一流的浴池。

    别的且不说,这里的修脚是一绝的。

    说到修脚,起源就更早了,殷商时代的甲骨文里已经有‘病足"二字。

    修脚业的鼻祖——智公禅师是周朝人氏,相传周文王得了趾甲病,智功挺身而出,施以‘方扁铲",刀到病除。

    以上这段话不能作为史实参考,因为这是修脚师傅跟李学武说的,他全当乐子听,谁知道是不是师傅在吹牛哔。

    修脚技术是真的好,可要说追溯到周朝去,他才没有这个闲工夫去研究周文王到底得没得甲沟炎呢。

    闲的嘛!

    「哎!来啦!里边儿请!」

    韩建昆在大门口停好了车,随着李学武往大厅里面走。

    刚一进门就有服务员站在门口吆喝着,还是那股子老京城的味道。

    「来啦,里边儿请」

    李学武笑着同服务员点头,带着韩建昆到了柜上交钱取了手牌。

    贵重物品自然都是在车上呢,两人是光着手来的。

    就跟柜上要了毛巾和香皂,都算在了澡票里面。

    有服务员领着两人去换鞋,提前还给端了两杯清水,这叫迎客

    茶,又叫清口水。

    李学武摆手拒绝了,没喝,他从来不在外面喝茶喝水。

    韩建昆倒是喝了,他一个小司机,不怕别人算计他。

    就算是他在这被人药倒了,估计三五个也近不得李学武的身。

    等换了鞋,进了澡堂,将身上的衣服脱了个干净,锁在了小柜子里,两人这才又往里面走。

    老澡堂子了,就算是后来几经翻修,可还是透露着年代的特色。

    尤其是现在好多工厂和单位都修建了自己的职工浴室,这地方的生意不似从前那么的火爆了。

    当然了,要论服务,这里还是要比职工浴室好的多,毕竟人家是专业的。

    什么?你说职工浴室也专业?

    嗯,专业,那是专业的大爷!

    澡堂子里雾气昭昭,跟王母娘娘开蟠桃会似的,你看看这一个个的「大蟠桃」、「小蟠桃」,满浴池的晃悠。

    池子边上有人唱了一句戏词:「日月轮流催晓箭」,标着「烫」的水池子里边儿马上就有人接唱「青山绿水常在眼前」。

    两个老登相视一笑,这就能继续聊开了,聊了一个就能聊另一个,人家说的只要你感兴趣,就可以搭下茬儿,像座谈会似的,随便说。

    当然了,刚进来的时候不能直接往池子里进,伤身体,尤其是心脏。

    两人冲了个澡,这才溜溜达达的去了水池子那边。

    李学武二十,韩建昆十九,都有着行伍经历,又都是结了婚的,大小伙子嘛,难免的要甩哒甩哒的。

    尤其是李学武,天赋异禀,异于常人啊,他发现有不少目光都落在了自己身上。

    就连下棋的那两人都特么开始往这边瞟了,也说不上是羡慕还是嫉妒。

    「得嘞爷们儿,给让个位置」

    李学武笑着招呼了一声,先是坐在了台子上,等里面的人让了空位,这才同韩建昆一起下了池子。

    「呦!爷们!可以啊!」

    对面有个老登很是老不修地笑着打了个招呼,道:「年轻就是好啊」。

    「嗨~啥可以不可以的~」

    李学武笑着往旁边拨了拨水,嘴里玩笑道:「有了就用呗,总不能等到自己的用不了了去羡慕别人的,还得说啥‘可以啊~"的」。

    「哈哈哈哈~」

    李学武的回怼并没有引来对面的恼怒,反而是池子里飘起了连片儿的大笑声。

    这里面泡着的不乏一些周边的老客儿,还有些是堂腻子,见天儿的跟这儿扯叽霸蛋的。

    他们互相都熟悉了,天天见面该说的也说的差不多了,快要把一辈子的笑话都讲完了。

    所以只要见着生面孔,不是那么的冷脸,基本上都会开句玩笑,算是新鲜。

    当然了,你要是放不开,或者羞涩什么的,那可算是让他们给堵着了,非要把你好一顿玩闹不可。

    这可不能急眼,认真你就输了,四九城老话儿叫玩不起。

    他说你,你就说回去,在这里大家都是光波出溜儿的,也别在意脑袋上有毛没毛的,互相怼着玩呗。

    都进了一个池子里了,就别讲究什么尊贵不尊贵的了,你越是能闹,他们越是不敢跟你闹。

    李学武嘴损的出奇,连续变着花样的怼了好几个,这些人笑闹两句便也都转移了注意力。

    他这样的小子那些老登见的多了,不是特么胡同里的坏种,就是特么街面上混大的坏蛋。

    滚刀肉,一点不带生气的,跟你对着喷,能喷一上午不喘气儿的,俗称小登。

    可算是脱了衣服了,大家没了顾忌,进了

    这个池子里你什么都能听得见。

    市井流言、名人八卦、政策风向、国家大事,乱七八糟,甭管真假,准给你说的头头是道儿。

    知道的你们在泡澡呢,不知道的还特么以为上面开扩大会议呢。

    不过这儿的澡堂子里「键正」是有历史原因的,还特么有传承呢。

    四九年以前,华清池曾作为咱们组织的地下工作活动站,为当时四九城的和平做了大量的地下工作。

    所以在这扯闲蛋不算犯忌讳,只能说这种文化都蕴藏在了这一池子汤水里,流进所有泡澡人的骨子里去了。

    李学武和韩建昆都没怎么说话,光听他们这些「老泡」吹牛哔了。

    当前的形势下自然是不能聊那些事的,但可以「胡说八道」啊,你且听着吧,啥特么都有。

    李学武泡好了,起身叫了师傅搓澡,享受了一把「108把毛巾」搓澡的体验。

    等着韩建昆也搓完,两人又去了脚病治疗室。

    年,华清池创建了全国第一家脚病治疗室,率先将修脚技术与中西医医疗技术相结合,从单纯的修脚逐渐变为脚病治疗。

    修、挖、起、片、分、撕、刮、捏,这是修脚八法。

    支、捏、抠、卡、拢、攥、挣、推,这是持脚八法。

    持刀要稳、青线看准、动作要轻、腕活灵敏。

    修脚这行当必须掌握好「指腕功」,讲究的是「手指有力灵活,下刀稳准轻快」,拇指和食指必须有力,不然在修脚的过程中容易「跑刀」,刺伤客人。

    力的作用就在毫厘之间,有戏称这叫肉上雕花。

    等两人舒舒服服地走出来的时候,刚才一起泡澡闹着玩的老登眼瞅着他们上了指挥车,差点把眼珠子瞪出来。

    本来以为是特么胡同里的坏孩子,没想到是特么强力部门的人。

    各自都在心里打着鼓,回想在池子里自己是不是说了什么犯忌讳的话。

    李学武都特么损到家了,看见那几个老登站在门口吓的傻眼了,还故意拉下车窗冷着脸用手指了指他们。

    好么,今晚非得吓死几个不可!

    他这一指,那几个老登说不定心脏病、脑淤血啥的就犯了。

    就算是不犯病,今晚恐怕也是睡不着觉的了,再特么来泡澡,非把嘴给缝上不可。

    (看完记得收藏书签方便下次阅读!)

    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