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礼物

    第421章 礼物 (第1/3页)

    国际饭店的床很大,尤其是一个人睡的时候。

    何雨水失眠了,就像那混蛋走的干净洒脱,萧洒至极一般。

    跟他一起上楼的时候还有几分忐忑,几分意外,几分欣喜。

    但当他站在门口,示意着房间对自己说:女人总有那么几天是说话不长脑子的,最合适的解决办法就是一个人静静。

    她当时真想抬起手给他一拳,就照着他那张招人恨的嘴上砸。

    不过她也仅仅是想想,并没有付诸行动,她只是气了,不是疯了。

    这混蛋告诉她,房间订好不退,一晚上内部价五块五,包早餐,可以电话要到房间用餐。

    说完,也不理会她愤懑的目光,转头就走,干净利落脆。

    何雨水当时真有心跟着他一起下楼回家,可一想到出来时嫂子说的话,再看看金碧辉煌的房间。

    她知道了,李学武不是坏人。

    但却是个混蛋,有情有义的混蛋,比坏蛋还让人气恼,让人……

    法式风格的墙壁装潢,金柱雕花大床,白色的帷幔、绿色的桌旗、紫色天鹅绒厚重的窗帘……这间客房无可挑剔,唯独少了一丝温暖。

    就算这里是雨水睡过的,最舒适、最豪华、从未敢想象的房间,可她依旧孤枕难眠。

    这世上并不缺少一见钟情,或者青梅竹马,可往往不见牵强的爱情。

    如果真如嫂子所说,强扭的瓜不甜,那他又何必对自己这般容忍和照顾。

    如果他真的对自己没有心意,又何必装的那般正人君子,不惹尘埃。

    如果他真的是正人君子,那她曾经听到的,看见的,又是何般模样。

    难道她连秦淮茹和于丽都不如?

    这一晚,何雨水辗转反侧,思绪万千,没想过男人还有这么复杂的,自己在寒夜里等着他,他应该知道这是什么意思。

    就算决定要相亲,要重启生活,可她依旧眷恋这份意外之喜,想要再做挣扎。

    可生活就是一片泥潭、沼泽,越是奋不顾身,越是陷入越深,再难回头。

    时间有的时候会很慢很慢,就像雨水看见的,国际饭店窗外的黎明,久久不来。

    时间有的时候会很快很快,就像李学武办公桌上的工作日历,勾勾画画,消失不见。

    一月二十八日,轧钢厂委托日商、港商、五丰行代为采购的电子电气工业生产设备达到营城港码头。

    总工程师夏中全带队前往钢城,指导并部署机械设备安装和维护。

    一月二十九日,人民出版社联系李学武,《应急双预案》再版印制20万册。

    是好消息,但没有稿费,因为稿费制度变革后,再版是没有稿费的。

    不仅仅是再版没有稿费,其实现在这一时期的作家都没有稿费了,属“一体化”管理。

    二十九号还有个让人骂娘的“好消息”,李学武前些天念叨的事,成真了。

    《人民大报》在今天刊载了一则通知:顺应广大群众的要求,上面正式宣布“破除旧风俗,春节不休假”。

    李学武是不知道“广大群众”都有谁,反正跟“有关部门”一样神秘不可说吧。

    不仅仅是春节不休假,同时还暂停了探亲假,说是以后再补。

    以后再补这件事就像你的朋友跟你借200块钱,说以后还一样。

    你就不要指着他能还了,既然你要借,那就当捐款,或者丢了吧。

    彭晓力满心埋怨,不敢当着李学武的面说,可嘴里嘀嘀咕咕的,全是不高兴。

    他不高兴,其实轧钢厂的工人们也不高兴。

    但这条通知不是厂里搞的,而是上面直接通过报纸下达的。

    各大火车站、汽车站都在用广播的方式,轮番播放春节不放假的通知。

    许多原本买好火车票、汽车票打算回家过年的群众,听到这一通知后,纷纷到售票处退票,回到工作岗位上继续上班。

    这年月也不都如彭晓力这样敢表达,敢说真话实话的。

    反正有人提议了,上面通知了,大家只能照做。

    又不是针对一个人的,就算是要讲理,还能跟谁去讲。

    其实彭晓力不知道的是,从这往后的十几年里,春节都不放假。

    他难受不是一次,是伴随着他整个青年时期。

    反正就李学武知道的,这十几年里,不管事机关干部,还是工厂职工,以及商店、供销社、饭店的服务员,都不放假,不回家,都得积极参加生产劳动。

    你说这条规定就折腾城里人,就折腾工人和机关干部?

    当然不是,是全方位立体化的通知,都别闲着。

    冬季本是农闲时节,但农民一样要参加劳动,变冬闲为冬忙。

    当然了,彭晓力敢跟李学武面前说实话,在别人那里,他还是很支持上面的决定。

    不仅他支持,就是大家伙聚在一起聊起这件事,嘴里说的也都是支持。

    一个个的,比着先进,争着卖力,谁也不说这个决定有多么的荒唐。

    不过彼此的眼神里是掩藏不住的无奈,毕竟一年也就这么几天假期。

    谁也不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都是爹妈父母养的,总得给个团聚的时间。

    谁也不是机器,只要给点机油,接上电源或者动力就能昼夜不停地运转。

    厂领导其实也很无奈,更发现了潜藏在这一片支持声音下的暗流和情绪。

    还是李学武,作为委办副主任,在文件转到他这里审阅时,添加了一句:周末照常休息。

    聪明的其实已经看出新增这一条意见背后的意义。

    下个月八号,大年除夕夜,正是周末那天。

    也就是说,今年的不休息可以休息,即便是周末性质的休。

    不过厂里对于此事的议论依旧没有停歇,就是彭晓力都跟他唠唠叨叨地说了一天。

    这小子最近有点话痨的倾向,也就是头脑还清醒,知道不能随便说话。

    三十号,这天李学武代表轧钢厂正式与东城信用社接触。

    双方就上一次会议所提及到的项目做了走访和考察工作。

    包括轧钢厂在京的三产项目,以及由津门贸易管理中心调度的贸易列车项目。

    营城和钢城太远,暂时没有考察的必要和计划。

    不过针对当前已经成熟和投建的项目,包培刚还是很满意的。

    尤其是与京城玻璃厂合作的玻璃钢项目,与电视机厂合作的电子配套,与化工厂合作的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等等。

    这一部分被李学武介绍在轧钢厂正在打造的汽车生产零部件供应链项目中。

    在讲解过程中,李学武透露,轧钢厂有意依托现有的汽车工业项目和零部件配套产能,打造一条服务于汽车制造厂的零部件解决方案。

    该方案致力于解决现有汽车制造厂过度依赖零部件全自主生产的现状,提倡优化技术和生产模式,分区打造汽车生产的上下游新格局。

    这不是轧钢厂的新项目,从全国各汽车零部件生产工厂走访和调查行动就能看得出轧钢厂早有布局。

    只不过执行这一命令的工程项目部可能不懂,但在李学武呈递到李怀德和其他领导面前的计划中就有这一条。

    汽车生产绝对不仅仅是吉普车或者摩托车厂一建一造就完成的。

    掌握上下游产业,充分调动资源、整合资源,才是汽车工业的终极目标。

    当然了,这个项目是汽车制造的后备和延伸程序,并不涉及到追加投资或者预算情况。

    轧钢厂依旧保留了零部件采购团队的目的就是如此。

    成本可能就是这个团队的人事成本,但轧钢厂自己的人,成本几乎不计。

    但供应链项目一旦达成,那产生的效益和影响力将远远超过钢城的汽车工业本身。

    当然了,供应链项目的发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设起来的。

    它更应该同轧钢厂的汽车工业同步发展,避免头重脚轻。

    当前的合作单位仅仅只有京城二汽一家,供应链内部的采购渠道也以短期订制合同为主。

    但未来供应链会改变这种生产和采购格局,甚至会反过来收购零部件加工厂,再整合汽车生产的上游区域。

    包培刚从李学武的介绍中看到了红星轧钢厂三产工业中小小的一部分。

    但冰山一角显露出来的峥嵘便已经叫他叹为观止,更是对轧钢厂现有的,高度明确且执行力强劲的发展目标叹服、敬畏。

    不是供销社的钱多了才出来找投资项目,恰恰相反,是钱少了才如此的。

    正因为钱少了,就需要钱,需要赚更多的钱,对投资一事更是要谨慎对待。

    好项目不多见,具有稳妥且可控制的项目更不多见。

    包培刚倒是很有意愿达成与轧钢厂的金融投资合作,甚至邀请李学武同他一起,到信用社的服务网点去考察。

    案件发生在东城,关键人物和矛盾点也在东城信用社。

    上面及时对信用社的管理层做出了调整,包培刚是新调任到此的,自然有股子干劲。

    他对东城信用社的管理和实际情况很了解,做了很多功课,甚至申请调阅了当时的案件资料。

    从某个细节,也就是李学武在审讯那名主犯会计时,案件审讯记录上对李学武的个人意见做了登记。

    李学武还真就没注意,是书记员书写的,他当时扫了一眼便签了字。

    没想到还真有人仔细看了他对当前信用社系统的办公制度,以及安保和财会制度的意见。

    包培刚也是捋着这一条意见,查阅了整个案件的调查脉络。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原来震惊整个东城的大案是这名叫做李学武的刑侦专家从头到尾参与破获的。

    尤其是结合那条不显眼但对他来说很意外的意见,更让他对李学武这个人起了兴趣。

    在跟案件相关负责人协调了解过后,他又调查了李学武的个人资料,以及轧钢厂的生产资料。

    结合所有调查结果,包培刚笃定,自己是遇到真才干,有大能的年轻人了。

    这话不是他的评价,是案件的负责人,以及在他调查过程中那些人对李学武的评价。

    所以他联系了纪监那边的朋友,想要见一见李学武。

    就是没想过,李学武这人在公不在私,把跟他的见面做成了公事。

    不过这样一来两人的见面倒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