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你的错觉

    第431章 你的错觉 (第2/3页)

由他出面协调最合适。

    真要是以她为主,跟程开元协调这件事,到时候蛋糕怎么分啊?

    不要只看到李学武职务不高的一面,恰恰因为如此,他才能坐在委办的位置上开展工作。

    真到了李学武接董文学的班,你看看李怀德还会不会让他负责这么多业务协调工作了。

    对于五丰行的合作,货物贸易主体是计划内生产,外壳才是对外贸易。

    这跟资金运作是两码事,港城东方时代银行的储备金已经由她签字,划拨借调到了五丰行的账目上。

    比货物贸易快速的多,简单的多,可见她并没有拦李学武的路。

    不过既然要做工作,总得有人出面牵头办事。

    李学武不可能看着这个项目出问题,要么是李怀德往下压,要么就是他往上推。

    区别不在于程开元,也不在于她景玉农,而是李学武和李怀德之间的态度碰撞。

    在三产和对外贸易上,景玉农与李学武已经达成了共识,以及就合作关系有了各自的定义。

    尤其是利益分配情况,李学武很大气,她也不是小气的人。

    在这一点上李怀德是满意的,尤其是协调处理了两人之间的关系。

    所以联合贸易和三产不断扩张,一个个项目接二连三地落地生根,开枝散叶。

    现在对外贸易涉及到了计划内生产部分,这在李怀德看来都是一个禁区。

    很简单,他不可能全盘掌握了轧钢厂的所有业务决断权。

    为什么要搞三产,为什么要搞联合贸易,还不是李怀德不愿意现在跟程开元硬碰硬嘛。

    李学武和李怀德可以架空他,但不能夺走他的笔,生产工作没有他的签字,还真就要惹上面的注意。

    管理班子的生态化标准不是随便设想的一个思想,一个理解,很复杂。

    就是现在,景玉农都不敢说能跟李怀德谈到同一处去,谷维洁更是如此。

    大家能坐在一起干工作,想的无非是干出成绩来,大家都收益。

    现在业务工作涉及到程开元了,必然要正式与其沟通,到底该如何处理这种要合作,又复杂的关系。

    李学武要跟程开元谈,必须要让李怀德满意。

    跟当初李学武同她之间的关系一样,不能莽撞行动。

    李学武从始至终都没有对她直接出手,这就意味着他早就料到现在的状况。

    同时,是由李怀德主动出面来协调两人之间的工作关系,这才将她从三产的泥潭中给拉了出来。

    她需要付出的是三产管理的一部分权限,同时也能得到联合贸易的一部分管理权。

    至于说在羊城,她跟李学武之间的事,并不在她的计划范围之内。

    但也是顺其自然发生的。

    她不可能顺着李怀德的思路与李学武接触,或者试探他的想法。

    那样李学武对她也是防备的,甚至是在未来某一天给她挖个大坑。

    要处理两人之间的矛盾,就得开诚布公,卸下防备与刁难的心思。

    你想想,还有什么方式比得上“坦诚相见”更适合开诚布公呢。

    什么?

    道德底线?

    成年人有没有感情?

    别闹了,大家都是成年人,谁跟你谈感情。

    那种事的发生只不过是为了更方便的沟通,她就是再欣赏李学武也不会是这种方式。

    能“沟通”到一起,只能说明她需要李学武处理问题的思维和能力,需要与他达成共识和合作,稳定接下来的工作状态。

    而李学武能跟她“合作”,更体现了他自己本身的能力和需要。

    同时也必须看到,李学武在协调业务工作上的努力。

    他更愿意与手握多种资源的景玉农以合作共赢的姿态相互沟通,而不是对立状态。

    两人之间发生那种事,他收获的不仅仅是景玉农的信任和同等对话的机会,更是在接下来某些关键问题的直言不讳。

    就比如现在,李学武根本不会跟她谈五丰行的事应该怎么做,两人之间对这件事已经有了默契。

    可以说就是绕过李怀德,直接解决了贸易相关的复杂关系。

    另一边,李学武就可以从容面对来自程开元所开出的条件了。

    她的情况跟程开元有所不同,这一次李怀德不想出面,就看李学武如何处理了。

    李雪其实这段时间的锻炼已经很有长进,但对于形势的掌握和思考,仍然有所欠缺。

    她缺乏的不是工作能力和思维能力,而是经历。

    怎么说呢,干部提拔的时候都会讲道工作资历的问题,这并不是影响青年干部担当重任的拦路石,更应该是一种试金石。

    很简单的道理,较为年轻的干部初到岗位,能力和干劲是不缺少的,但对于问题的处理思路和思维一定是有异于当前管理状况的。

    你不可能知道他处理问题的思路到底是对还是错,只有结果出来了,才能看得清他是金子还是烂泥。

    可这个时候结果对于工作来说就是一种损失了,一般单位都承受不起。

    而这种经历恰恰就是青年干部成长的资历。

    当然了,干的好了叫资历,干的不好叫阅历。

    组织培养一个干部为啥要从基础岗位上一步一步让他成长和学习,考察资历就是在看他做事的综合能力。

    极端情况下看李雪,她完全有办法走到业务主管的岗位上去,股长、副科长等等,只要李学武原因运作。

    但这样真的合适嘛?

    为什么很多人都在讲,秘书工作和岗位是锻炼人才和培养人才的最优方式。

    因为他们不用为自己所做决定负责任,他们也没有权利做出选择和抉择。

    但他们能看见领导做事,做人,甚至能看到领导从头到尾处理一件事的手段和思维应用。

    李雪的成长为什么这么快,甚至岗位能力和思维明显超越资历的限制,突出了她身上的矛盾?

    很简单,景玉农站的太高,李雪看的就远。

    形象点说,满级号带新手村小弟咔咔乱杀终极BOSS,经验刷满屏。

    那又得说到李学武了,他也没有满级大佬带刷终极副本,为啥就能“快速升级”呢?

    具体体现比李雪还要强,尤其是工作能力和思维上的表现,与工作资历上的对比差距都要远远超过李雪。

    这种差距悬殊到全厂都无人可及。

    要真是抛开资历一项不谈,李学武现在能直接蹿到管委会副主任的位置,足够资格。

    这还得说他自己愿不愿意,或者他想不想干掉李怀德自己当主任。

    在能力上的优秀全厂无人可以质疑,高瞻远瞩的思维能力是从哪来的。

    这样就等于小号带着作弊器,打BOSS的时候你费劲输出,他只要照着命门一点,同样的经验刷屏。

    至于说李学武的这种能力从何而来,就连景玉农都想不清楚。

    只能说这人忒妖孽,心思灵通到了极点,眼界开阔的可怕,一般家庭可培养不出来。

    但事实证明,李学武的家庭影响力还真就特平凡。

    当了,这种平凡也是相对于李学武出众的能力所说。

    抛开李学武不谈,只从李雪的身上往后看,其实李家的教育是很成功的。

    这也是景玉农为什么要花心思培养李雪的原因,她有可培养的价值和基因。

    不完全是因为李学武,景玉农不是偏执的人,李雪感受得到来自她的真诚。

    两人在办公室里说话和工作没有特别严肃的状态,双方都很松弛。

    这一点就连彭晓力都比不上,至少彭晓力不敢跟李学武开玩笑。

    ——

    “领导,事情有些麻烦”

    彭晓力到了李学武这很是快速地把情况说了一遍。

    李学武手里的钢笔不停,同时也听了他的汇报。

    当他说了程副主任以及景副主任的态度后,李学武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反应。

    等他汇报解释,李学武只是嗯了一声,好像刚刚的事并不是很着急似的。

    着急是真着急,不然五丰行也不会打电话过来。

    但着急也得挺着,这件事就得从容地办。

    “帮我约一下谷副主任”

    李学武在文件上署了自己的名字,嘴里跟彭晓力交代了一句。

    “……是”

    彭晓力没反应过来,这与程副主任相关的工作怎么就约谷副主任了。

    李学武没有理会他的疑惑,而是快速处理着手头的文件。

    自从师弱翁离开以后,这委办转来的文件就多了起来。

    李怀德要特么玩微操,尽可能地腾出空余时间来处理上面的协调工作。

    即不能放弃对厂里的掌控,又不能耽误了集团化的目标实现。

    在当前复杂的外面形势下,厂里的管理局势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他不信任任何人。

    李学武一度怀疑老李特么有精神病了,重度被迫害妄想症。

    虽然表现的不明显,但他谨慎的目光里写满了:总有刁民想害朕。

    明明谷维洁是天然的盟友,最初的合作也是顺利且恰当的。

    可老李偏偏在局势稳定后慢慢疏远了谷维洁,包括对薛直夫的影响。

    很显然,他开始玩微操了。

    平衡这一套自古以来无论是帝王还是管理者,全特么喜欢。

    如果过度依赖谷维洁的帮助,他很有可能陷入自我封闭和架空的状态。

    甚至要担忧来自于董文学和对方的合作后果,这是很容易就能联想到的。

    当初不就是李学武通过韩殊的关系协调到的谷维洁的支持嘛。

    老李自觉地还年轻,他可以选李学武作为接班人,但绝对不允许谷维洁觊觎他的岗位。

    因为李学武要进步到他这,他早就有空间和时间来完成下一步的进步工作了。

    但谷维洁不同,两人相差无几,谁坐这个位置都可以。

    来自学院管理系统的谷维洁甚至要比出身基础的他更受领导认可。

    你就说老李想的对不对!

    要李学武来总结,对是对,但这特么就是卸磨杀驴,不过谷维洁一定反对他用这个词汇。

    谷维洁就是明显看出了老李的小心眼,不愿意在这个时候跟他计较。

    所以几个月以来,一直坚持自己的工作,在居民区建设项目上守住了最后的底线。

    这倒是让老李对她放心了不少,也得到了正向的反馈,所以在年前便由李学武组织提议,行程了人事变革的趋势工作。

    这一工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