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危楼高百尺
第449章 危楼高百尺 (第2/3页)
以吧”
李学武微微皱了一下眉,抬手示意了派克所在的方向,道:“以汽车工业为例,年交易量两万台,总贸易额七千万”。
“如果我们向外经贸申请审议轧钢厂对外出口汽车项目资格,我们要付出什么?”
“首先!”
不等高雅琴回答,他先说道:“通过进出口总公司完成这笔交易,我们没有定价权,没有签字权,甚至没有质量核定权,这是我们不能接受的”。
“其次”
李学武继续说道:“对外贸易过程中,我们无法监控资金流动,无法使用该资金购买技术和设备,无法保证安全性,这也是我们不能接受的”。
“最后一点,站在外商的角度考虑,他们对于进出口总公司的考虑是要次于与轧钢厂直接对接的”
李学武看着高雅琴说道:“我们在谈判中也有提到,投资不仅仅是项目和企业,还有人”。
“这种矛盾只有一种解决办法,那就是外经贸核准企业自主对外贸易权限”
他看着高雅琴直言不讳道:“您能协调外经贸给轧钢厂发放进出口注册证书吗?”
“您是在为难我了,还是在考验我?”
高雅琴苦笑着摇了摇头,看着李学武摊摊手说道:“我现在没有办法回答你的问题,至少是现在”。
“所以我说您心急了呢”
李学武也是笑了笑,说道:“等什么时候企业获准拥有对外进出口权限,且对资金透明化掌控的时候,就是对外经济贸易蓬勃发展的时候了”。
“这一点有些偏激,但值得思考,历史会证明这一切的”
高雅琴笑了笑,看向刘少宗问道:“您说呢?刘处长?”
“我说也是这样,现在谈对外贸易都还是要在大环境统筹规划的前提下进行为好”
刘少宗点点头,看向李学武说道:“我可不是偏帮高处长,你应该能理解我的意思”。
见李学武点头后,他又继续说道:“我跟派克也有讲,红星轧钢厂是特殊的,是在夹缝中走一条实验性的贸易结合生产的道路”。
“之所以说它是特殊的,原因就在于它是不可复制的,也是不可大面积扩散的,您懂吧?”
他对高雅琴示意了一下,随后又继续讲道:“我在同部里领导沟通的时候也多次提到过红星轧钢厂的变革和转型”。
“您一定不清楚上面领导对这种变革的看法”
刘少宗抿了抿嘴,道:“就我所知,不少领导提出了批评的意见,但支持红星轧钢厂开展市场运营和自主生产的人更多”。
“尤其是负责民生和经济领域的同志,尤为关注红星轧钢厂,李主任没给你说过吧?”
“呵呵,没有,但已经感受到了”
李学武微微一笑,说道:“从报纸上未见端倪,下发到轧钢厂的文件中多有避讳,我想上面也想看看轧钢厂到底能不能走出去吧”。
“我就说你是个聪明人,一点就透!”
刘少宗对着高雅琴点了点李学武的方向,挑眉说道:“您也是这么觉得的吧?”
“当然,记忆犹新,感同身受”
高雅琴笑了笑,话里意有所指,三人都笑了起来。
“工业部给轧钢厂的并不是普惠性质的政策,反而是一项试验型政策,他们是在吃红利,也有可能是最后的晚餐”。
刘少宗恢复了认真的表情,介绍道:“轧钢厂享受这条政策的时间长久取决于他们在市场经济和计划外生产工作过程中探索多远”。
“我就很佩服轧钢厂的领导班子,既有竞争力,又有战斗力,是吧,呵呵呵”。
“您开玩笑了,我们厂一直都是团结的集体,战斗的集体”
李学武笑着回了他一句,随后看向高雅琴说道:“我有个建议您听一听,行就行,不行就算了”。
“好,我要听”
高雅琴认真地看向李学武说道:“刘处长对你推崇备至,叮嘱我要认真跟你学习的”。
“折煞我也!哈哈哈!”
李学武大笑着摆摆手,可不敢听他们的忽悠,这些人说话没准。
“您放眼于对外贸易的拓展和破局,我倒是建议您往回看”
他做了招手的手势,示意道:“原材料和农副产品,以及矿石煤炭出口可以快速换取所需要的外汇储备资源”。
“但对外经济贸易这种情况是属于低端出口类型,是被经济掠夺的对象”
李学武看着她问询道:“外经贸有关于这方面的改善措施吗?”
“为什么会突然问到这一点?是有什么决策需要参考吗?”
高雅琴笑着看了他一眼,随后想了想说道:“其实外经贸很清楚地认识到目前进出口尚处于被动的局面”。
“我们也在致力于改善和优化贸易类型,甚至是调整了进出口公司的细化和分工”。
“津门水产总公司其实就是这一变革的结果,以前都是一个公司管理的”。
“你可能会说政策出来的很慢,远远慢于市场发展,拖了经济发展的后腿”。
“但我要说的是,政策保障属性要优先于引领属性的”
高雅琴认真解释道:“在贸易过程中充分保证内地企业的竞争力和生存能力前提下,才能对外开展贸易合作”。
“关于这一点,诸多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亟待解决,还有更多的政策性变革需要实验和总结”。
“当然,我不是再拿轧钢厂类比同类型企业,或者行业企业,我说的是大多数”
她点了李学武说道:“国内的企业很多都刚刚起步,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一部分需要扶持,一部分需要照顾,甚至有一部分需要兼并”。
“你们厂应该也参与到了这一进程,应该很清楚,此前你们厂可不具备对外贸易的能力”。
“红星轧钢厂原来叫京城轧钢三厂,因为发展的好,基础好,兼并了其他几个工厂”
刘少宗简单地叙述了一遍,随后对李学武点头道:“你问高处长的问题,其实是咱们自己的问题”。
“对外贸易的基础其实是生产力的表现,生产力提升到了一定水平,就比如轧钢厂,自然就拥有了对外贸易的能力”。
“反之则不然,你们敢把罐头作为对外贸易的关键产品,可京城食品厂就没这么想过”。
“思维,限制住了他们”
刘少宗点了李学武,也点了高雅琴,示意道:“李处长的意思就是让你把目光往回看,往下看”。
“再次细化进出口类别?”
高雅琴皱眉思索着,看着李学武问道:“还是像你说的那样,给一些企业放宽进化口资格政策”。
“两个方向,您可以参考”
李学武比划了两根手指,道:“我要说轧钢厂您觉得我王婆卖瓜,那我说津门水产公司”。
“您想一下,他们的实力如何,发展如何,影响力如何”。
“我给您扩散思维,如果给他们发放进出口贸易手续,他们会如何发展?”
“我说我,我如果是负责人,首先就是将企业结构完成转型变革,以业务为导向,直接对人事结构开刀”。
“其次就是打破贸易壁垒,什么津门、京城,东北、华北的,只要有贸易需要和市场,那就匹配生产目标产品,打过去”。
“最后就是市场经营,将主要关注和力量下沉到生产和经营环节,以供销为主,抛开包袱,甩开膀子多捞多得”。
李学武点了点沙发扶手,对两人说道:“现在有一千万的年产值,我能做到一个亿”。
“我相信,尤其是当前的市场环境下,轧钢厂的联合贸易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刘少宗点点头,肯定道:“至少我现在吃到了川省的橘子,对吧?呵呵~”
“既然您说了橘子,那我第二点就以它为例”
李学武拿起桌上的橘子比划了一下,道:“我在改变变公社集体生产经营的属性前提下,将橘子从树上送到餐桌上,只需要两步”。
“很简单,摘下来不归我管,但运输和经营都是我负责的,市场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我卖的多了,集体是不是就赚的多了?”
“计划生产目标的制定一定是具有科学依据的,但果树的产量不受个体控制”
李学武抛了抛手里的橘子笑道:“公社集体的果林可以长在田里,我卖的果实可以长在农民的院子里”。
“还是市场经济,你真敢说”
刘少宗微笑着摇了摇头,道:“目前还不现实,你的这条路暂时不通”。
“不,不是这个意思”
高雅琴微微皱眉,一摆手否定了刘少宗的话,她看着李学武顿了顿,问道:“你说的是三产,对吧?”
“呵呵,高主任智高一筹”
李学武笑着将橘子抛给了愣住的刘少宗,随后看向高雅琴问道:“大工厂对外贸易资格不敢给,单属性工厂对外贸易资格要犹豫,那三产呢?”
“制度和人事管理依旧受计划经济统筹,质量和生产管理同样在可控范围内,唯独经营和市场拥有了鲜活的氛围和跳动的能力”
他看向高雅琴笑问道:“外经贸有没有想过搞一搞试验田?”
“轧钢厂的三产?”
高雅琴笑了,问道:“你舍得?”
“全拿出来当然不舍得,但部分可以,比如食品工业”
李学武笑着摊了摊手道:“我们与五丰行合作了三家食品厂,两家股份制,一家全资但执行补偿贸易制度”。
“您打的算盘真是高明啊!”
高雅琴好笑地瞥了他一眼,道:“给食品厂发放独立进出口贸易资质,你们就有了同五丰行比肩合作的优势,是这样吧?”
“我再往深了说一说”
她眯着眼睛打量着李学武,说道:“你是想布局食品工业,向农副食品再加工企业转型,以出口深加工产品,进口原料型食品为核心经营目标,是这样吧?”
“怪不得您在外经贸上班呢,是有一定原因的”
李学武笑着鼓了鼓掌,虽然没直接肯定她的话,但已经表示了认同。
高雅琴看向刘少宗说道:“农副食品基础原材料的进口是一大项内容,深加工食品出口倒是有少量的空白”。
“这样,我回去跟领导汇报一下,研究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