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风云变幻、天下形势(中)

    180、风云变幻、天下形势(中) (第2/3页)

顶不住了,毕竟他们一向自诩追求平定天下,这么一份明显能换来太平的合约,他们不签,也太不像话了。

    紧接着就是当时已经奄奄一息的血灵魔宗,孟秋璃若是不签这份盟约,并州她都可能保不住,自然也没有选择。

    冀州琴剑山庄是第三个签的,据说是大晋给他们下了一大批的战马和兵器订单,重利引诱之下,赵虞龙也妥协了。

    有了这三家挑头,剩下的也都没什么意见,签了盟约。

    不开玩笑的说,这份盟约的签订,可以说是自大禹神朝覆灭以来,天下百姓最为津津乐道,同时也可以说是这一千三百多年来,最重要的一件事。

    史书称其为:晋都会盟。

    晋都会盟的起因,是大晋内斗,晋帝宇文洪璋吞下汾州过后,还想继续吃下并州,八大圣地担心大晋膨胀太快,联合到晋都威逼,这才有了晋都会盟的先决条件。

    而晋都会盟的经过,就是八大圣地同意了宇文洪璋的划分州界,息战修养的主张,换来大晋不继续攻打并州的结果。

    而这场会盟的成果,那就是《晋都盟约》了!

    一纸晋都盟约,仔细划分了所有相邻两州的疆界,一些有争议的地区暂时搁置,两方都不派人进驻,同时还规定了各大圣地的大能,在没有对方允许的情况下,不得私自跨界,成功让天下圣地暂停了州界边境的战争,真正迎来了休养生息的时期。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原本宇文洪璋作为当年武宗御前近臣,背叛大禹神朝,他创立的大晋虽然如日中天,可名声却一直都不好。

    而且因他最早侍奉武宗,中途又对兵马大元帅赵虞龙极尽阿谀奉承手段,最后叛逃前的一段时间,又拜了夫子为师,所以被天下冠上了一个“三姓家奴”的名号。

    可就因为晋都会盟一事,宇文洪璋顿时名声大噪,一下就洗清了以往背负的恶名,成了天下不少追求太平的武者,以及九成平民百姓眼中的贤君。

    到今天,三姓家奴这四个字,已经很少有人提及了,相反对宇文洪璋的评价,全都是贤明之君,开拓之主,开明大帝之类,极具褒义。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当年的晋都会盟,最赚的其实不是八大圣地,也不是侥幸存活的血灵魔宗,而是大晋圣朝。

    晋都会盟之后的第二年,也就是新禹历901年,宇文洪璋令太子宇文东都监国,自己虽仍坐帝位,但却退居二线,专心闭关修炼,将大晋的实质权利,都交给了长子。

    宇文氏大概是祖上冒青烟,或者说是大晋的国运到了,宇文东都监国的表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超越了他父亲宇文洪璋的。

    宇文东都监国之后,先是花了三十年,派大军彻底清缴大晋境内荒野妖魔,起初人们还不知道他要做什么,后来看到妖魔被剿灭过后,大晋治下幽、豫、汾三州百姓可以自由的相互流通,立刻就明白了。

    三州百姓武者以及民间势力,可以自由流通后,大晋的经贸交流立刻就迎来了指数级的增长,伴随这个的,就是大晋武学、经济、文化以及武者修为,乃至是那些入流势力的急速成长。

    北地百姓本就尚武好斗,实力如此急剧膨胀,野心自然也是一步步的提升,大晋治下共有七家天级大势力,可以说是全天下十大圣地中,治理难度最高的一个。

    不得不说,在三州初步开通商贸时,作为统治者的大晋由于治理模式没有及时跟进,整体获利反而不如下面的那些小势力,尤其是那七家天级大势力,更是隐隐有联合在一起想要抵抗大晋的意图。

    眼看三州已经有些不对劲了,宇文东都的下一步动作,立马就来了,他先是设立北庭司,司职统管三州治下的所有入流势力,并且还严令七大天级大势力,不止要派核心传人加入任职,还要他们每家各出一尊大能级武者,担任北庭司七位都统。

    在此基础之上,宇文东都规定,三州各地经贸互市产生的税收,都由北庭司去裁定税率以及收取,如此一来,七大天级势力全都傻了眼,互市贸易的税率他们来定,产生的收益也由他们来收取,这意思就是得罪人的事,他们全都干了!

    七个天级大势力,能拒绝吗?

    当然不能,因为这些税率与收益,大晋跟他们七家,是六四分成的,大晋只收四成,他们收六成,于是乎,尽管知道大晋把锅甩给自己了,七大天级势力还是妥协了,毕竟,谁也不会跟钱过不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