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名气暴涨

    231、名气暴涨 (第2/3页)

押在河北,也就是豫梁皇率部攻打大禹圣朝;而正道那边似乎也想坐视大禹覆灭,故刻意放任魔教和大晋,不给他们太大的压力。

    既然都是为了给河北那边的战事争取时间,那等河北战事结束,或者说有一个结果之后,这边的大战才会继续。

    司空月居然让牡丹传信给自己,言明河东战事如果拖得太久,大禹覆灭,让琴剑山庄坐大,他侯氏复仇就遥遥无期,似乎有点敦促自己,尽早结束河东战事。

    现在回想起来,侯玉霄也觉得司空月未免太高看自己了,别说结束河东的战事,就是此刻面前的府城,有十万梵门净世军在,他都无计可施,更别说还要配合武威王按兵不动的策略了。

    他当然不希望琴剑山庄坐大,可问题是,不想,他也要有那个能力,侯氏目前有什么,家族顶多能拉出两万多人的大军,而且素质顶多跟府军差不多,面对金甲军、青阳军、狼屠卫、虎贲卫这等强军,可以说是毫无还手之力。

    这么点实力,想推动河东战局?

    那是痴人说梦!

    但好说歹说,大战沉寂下来了,侯氏不能沉寂,十月份平平稳稳的度过之后,侯玉霄眼见后面,短时间应该不会再有大战,便开始将重心放到河西事务中了,渠道自然还是通过侯非跟家族联系,老五跟他很有默契,一些决策传回去,侯玉端也都能理解。

    他让侯非带回去的第一道命令,也就是利用大战,继续抽干河西三郡入流势力的武者,十一月初就得到了回应!

    河东战事吃紧,需要继续补充兵员,借用的还是罗刹圣教的名头,这条命令可谓是占尽了大义名分,风波堂、名剑宗还有高氏三家,尽管心里明白侯氏在釜底抽薪,可还是只能老老实实捏着鼻子认了。

    三家一人,其余二十多家三流势力,自然也没意见了。

    十一月初,侯氏新补充的一万两千人,就渡河过来了,侯氏的人马跟上次一样,还是五千人,其余五千人则是其余各家的武者,一万多补充进来,侯玉成部的兵马继续保持在两万,当然还是发挥不出什么大作用,但用来跟罗刹圣教,跟詹台清表忠心,也足够了。

    一场龙关之战,让侯氏看到了自家武者军队,跟府军乃至是圣地精锐的差距,侯玉霄制定的策略,就是趁这场大战还早,轮番派自家武者上阵,提前熟悉战场情况,也算是磨炼自家的私军。

    按他之前规划的,家族每次出动五千人,过来磨炼一段时间后,回去再换一批人过来,族中目前可堪当士卒的开身五重武者,总数在两万以上,轮换四次差不多就够了。

    现在大战虽然停了,可小规模的战斗没停过,这个时机用来练兵,那是再恰当不过了,侯玉成也热衷兵事,对侯玉霄的决议赞同不已。

    十二月,第二波的五千人轮换走了。

    1323年一月,第三波的五千人又换了一遍。

    1323年二月,第四波的五千人,来轮值了。

    侯氏轮番换人上阵的操作,若是放在其他地方,那肯定是太显眼了,可放在龙关那数十万大军眼中,就极其微不足道了,再则侯玉端也知道事情比较敏感,尽量低调行事,许多人压根就不知道侯氏换了四茬人。

    反倒侯氏的大军,战斗起来每次结果都不太好,莫说是魔教和大晋的精锐,就是那些府军,都有点看不下去,对侯玉成冷嘲热讽,说侯氏的军队,不堪大用。

    面对这样的嘲讽,侯玉成大概是有些脾气的,他也不与那些人争辩,只是用实力说话,不是军队的实力,而是他自己的实力。

    正好河东战事平息,没什么大战,龙关郡外接天连地的营帐,都是一群精力旺盛的武者,凑在一起没事就爱比武,这对侯玉成来说,就跟掉进天堂没什么两样。

    喜欢嘲讽我侯氏是吗?

    来,比比看谁厉害!

    打赢我,就当你说对了,老子认怂;

    打输了,你就是个废物,也配嘲讽我侯氏?

    侯玉成就秉持这样的态度,在河东大营开始嚣张了。

    为什么嚣张,因为他连打了一百多场,无一场败绩!

    照说,侯玉成不过罡气三境抱丹期修为,别说大晋和魔教的精锐军队,就是府军里也高手如云,全都打不过他,这也太夸张了点。

    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侯玉成胆子大、脾气暴,但人可不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