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五章 北疆

    第六百二十五章 北疆 (第1/3页)

    当政策失去对政策实施者的缓和,宽容,那政策,就化为了强硬且无情的规矩。

    短短数天时间,米脂县各个大小工程之地,名册之上定下的迁徙之户的近十万百姓,便在官员及军队的强硬手段下,汇聚在了预定的迁徙汇合之地。

    维稳向来皆是大恒执政重心所在,早已调遣而来的数千披甲执锐的将士伫立周边,已然严阵以待。

    在一侧山坡已然搭设高台,一面面大恒龙旗飘扬,上至内阁阁臣,工部尚书,及总管陕西军事的国公周遇吉,陕西布政使,按察使,税务使,以及辽省布政使……

    下到榆林知府,府按察使,府税务使,一直到米脂县令以及从中枢及各地调遣而来的负责迁徙官员等等数百名官员汇聚。

    一个个官员士卒在各级官员将帅的调遣下,对所定下的迁徙之百姓,进行精确到个人的编队改组。

    所谓编队改组,即如今朝廷的里甲改制,十户一队,设队长,五十户为里,设里长,百户为村,为村长,千户为镇,设镇长。

    以如此秩序,定下迁徙路途之严谨秩序,避免混乱,维持稳定,

    而这个秩序,在抵达辽省之后,也必然会成为短时间内,让迁徙之民能够完美融洽的安稳下来的前提。

    故而,才有了这般大量高官将帅抵达此地,最根本原因,就是为了这近十万迁徙百姓的根本秩序。

    此番阵仗,也算是大恒朝昭武治下独特的场景了,即高位低事。

    每每朝廷实施之事,若是只需要府一级官员便可统筹安排的,那就必然会安排省一级的高官扛下一部分责任,以更大一级的权利,更好的统筹各方力量完成拟定之事。

    这次迁徙自然也是如此,以一部尚书,内阁阁臣统筹,堂堂国公参与其中商议,更有陕西辽地两省官员参与其中。

    当然,最开始的统筹商议结束之后,自然就当回归本身的迁民秩序,以内阁阁老,工部尚书为统筹,垂直统辖军政力量,完成这百万之数的百姓迁徙。

    《踏星》

    部堂省府高官将帅商议,如堵胤锡这种府县中低级官员,自然则是穿梭在彷徨不安的百姓之中,进行着编队改组,建立着迁徙的根本秩序。

    时间一点一点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