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四十八章 制造成本是关键

    第两百四十八章 制造成本是关键 (第2/3页)

慢的很,且最终还只答应将一些淘汰货买给他们,价钱还贵得离谱,屈辱啊!

    这种滋味真不好受,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非常的憋屈。

    现在好了,终于有希望了,明年就有可能列装世界顶级水平的重型武装直升机,他看过这一架武装直升机介绍资料,远比长弓阿帕奇,卡50等武装直升机更加出色。

    火力更猛,打得更准,载弹量更大,作战半径更大,战场生存能力更强,可靠性更高,关键是航电系统,火控雷达系统更加的先进。

    整个军方都在期待着,能早一点列装,正是包括他在内,整个军方都希望。

    雷火科技工业集团的这一决定掀起悍然大波,但平息得很快,因为军方似乎默许了,航空工业界的其他人士也就没有再说什么,都在悄悄的关注着。

    各种热议才停息,这架重型武装直升机的相关零部件就开始生产制造,整套工艺一样的出自系统,林峰又开始忙碌起来,指导着大家进行工艺资料的编制。

    幸好自己未雨绸缪,几个月之前就开始亲自陆续编制了一部分工艺规程,一些关键零部件的制造工艺都是林奇亲自编制的。

    除了开始这架重型武装直升机的零部件制造之外,空对地反坦克导弹的生产制造已经有了初步成果。

    这一枚导弹的制造早在几个月之前启动,因为零部件相比航空发动机少,加之又有系统的整套制造工艺,整个过程非常顺利。

    雷火航空发动机公司总装厂房特地规划了一片区域,专门用来进行导弹的总装配,一些工人已经开始第一批导弹的总装。

    “林总好!”

    “秦总,您好!”

    工人们纷纷主动的向林峰和秦建国两人打招呼,两人微微点一点头,算是回应了,目标明确的直接来到了导弹的总装区域。

    其实偌大的航空发动机总装厂房内还有lh1500型和lh2000型涡轴发动机的总装配,但这一次,林峰是特地过来看导弹总装的。

    有一些工人在进行部件的组装,有的则在进行整体组装。

    整枚导弹重量不到60公斤,有两枚已经初步成型,在进行最后的装配,有几枚正在进行模块化组装,将制导部分,战斗部等组装在一起。

    这一枚反坦克导弹采用模块式设计,可根据战术需要和气象条件选用不同制导方式,配备不同导引头。其中有一种射频/红外导引头,专门用于配有雷达的防空导弹、高射炮武器系统。

    弹体呈棍状,采用两组控制面。第一组位于弹体后部,4片对称安装,径向长度较大,前端有切角,翼展不大。第二组位于弹体前部,尺寸较小,呈方形。头部有激光束接收窗口,透明,可见内部装置。

    林峰兴致勃勃的看了很久,并询问了技术人员和装配工人的一些问题,看了起码三十分钟之后才满意的离开。

    临走之前,林峰询问了进度。

    “秦总,咱们这一批导弹什么时候能总装完成呢?”

    “老板,最多再过一个星期,第一批一共十六枚导弹我们会全部总装完成,第二批也将会在未来半个月内全部完成。”

    这样的进度,林峰是非常满意的。

    数十枚导弹全部生产制造完成之后,接下来就是试射验证,林峰对此充满了期待,这可是在自己指导下设计研发的先进反坦克导弹,效果会怎么样呢。

    另外,系统说了,每一枚导弹的生产制造成本只要仅仅十余万元,真的能有这么便宜吗?

    林峰叮嘱道,“这些导弹全部生产制造完成之后,你们还有一件事情,仔细的核算了一下生产制造成本,形成报告送给我看一看。”

    “好的,老板。”

    秦建国满口答应,没有任何的迟疑,他知道制造成本非常重要,甚至关系到未来的订单竞争,只要生产制造成本比较低,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胜出。

    ......

    某导弹工厂。

    秉着不将所有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之中的原则,这一枚导弹除了在雷火科技工业集团生产制造之外,还在国内其他两家企业分别生产制造。

    从生产制造进程来看有快有慢,进程最快的无疑是雷火科技工业集团,第一批十几枚导弹估计在未来一周内会全部陆续总装完成。

    这家导弹制造工厂的进度应该算第二,毕竟是老牌导弹生产制造企业,具有丰富的生产制造经验,各类生产制造设备也比较齐全,他们也将进入导弹的总装阶段。

    从总体生产进程上来看,他们的只比雷火科技工业集团慢一个星期左右。

    会议室之中,厂领导们正在开会,议题就是这一枚反坦克导弹,列席会议的除了一些骨干中层之外,还有一些骨干技术人员等。

    会议由该厂一把手宁元宪亲自主持,他首先向大家通报了导弹的生产制造进程,然后询问道,“金总,雷火科技工业集团呢,他们的进展怎么样了。”

    该厂的副总金玉成道,“据我们掌握的情况,他们的进展要领先一个星期左右,应该已经开始首批导弹的总装。”

    闻言,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