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纠察队

    112 纠察队 (第1/3页)

    这件事情是一个小插曲,但是在骊山上却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贪污运动。

    黄贺建立了劳工纠察队。

    专门从最底层的劳工中选了一批人,编入劳工纠察队,而且每隔一个月就要更换其中的三分之二,为的就是避免这些劳工纠察队的人被腐化。

    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精神空虚,缺少监管,随波逐流……这些年轻官吏、工厂干部贪污的原因是多元的。

    也是不可避免的。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有腐化,有人的地方就有小团体。

    黄贺也只能通过制度来改变这些人,把损害降到最低。

    好的制度可以让坏人做好事,坏的制度逼着好人做坏事。

    这是黄贺从几千年的历史上得出来的结论。

    纠察组的组长,由黄贺亲自担任。

    不是黄贺不信任手下人,而是这个位置太重要了,一旦这个位置上的人被腐化,那底下的人就没办法干了。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这是他的职责所在,无法推托。

    他带着随机挑选出来的纠察队员,下到最基层,跟普通劳工、底层的百姓聊天,了解他们的工资发放、生活条件是否得到改善。

    同时黄贺还发动家具厂、矿场、陶俑厂的人进行检举揭发,经过核查,只要检举属实,当场奖励100斤粮票!

    这一举动,极大调动了骊山劳工的检举积极性。

    这应该就是最原始的监督机制。

    你还别说,通过检举揭发,还真揪出来几条小鱼。

    这几个人和田娃的情况类似,有的是接受别人吃请,给别人办事,譬如一个家具厂的销售,在给高陵县的货商供货时,就拿了回扣,高陵县的货商原本要一个月后才能排队拿到货,这一来一去,直接把他提到了前面。

    还有陶俑厂的采购员,接受了泸县供货商的性贿赂,收了两名胡女,就将泸县不符合规定的黏土纳入了工厂招收指标,导致这一批出厂的陶俑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开裂。

    幸好发现的及时,否则黄贺“明天就倒闭”公司,可能真的要倒闭了。

    对于这个差点酿成大祸的采购员,黄贺直接把他发配到了南面的矿山,黄贺还特意嘱咐了负责硫磺矿的矿长七娃,要让这个人每天都下井,做最危险的工作。

    除非他挖够了足量的硫磺,否则一辈子都要在矿山,干到死!

    黄贺的这番操作,使得骊山县的吏治为之一清,原本还打算同流合污的官员纷纷收手,而没有被发现的官员,则主动向纠察队承认错误,争取宽大处理。

    贪污的重灾区是各大工厂。

    尤其是家具厂,它的原材料、加工、销售都是在秦朝完成,很容易就滋生出具有地方特色的贪污。

    尤其是家具厂的劳工,有一多半是原本10086号工地的老人。

    他们都是来自狗剩子的家乡阳城,彼此之间多少都有些沾亲带故。

    所以检举揭发起来很困难,这也属于最原始的抱团。

    堡垒往往是从内部被攻破。

    黄贺借鉴后世的经验,将老员工打散,编入不同的工种、工厂,有的直接扔到军队里面,接受训练。

    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黄贺再命令纠察队对这些老员工分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