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 董云生

    129 董云生 (第2/3页)

然最好,遇到灾难性的气候、天气,就有可能打水漂。

    黄贺带来的小麦种子、玉米种子已经收获了一茬,效果喜人。

    第二批的小麦、玉米已经播种下去,就等两个月后收割。

    现在骊山附近的农田,基本上都种植了黄贺带来的小麦、玉米种子。

    这是在黄贺强大的金钱攻势下达到的效果,而且黄贺跟这些农户签订协议,保证高价收购他们产出的粮食。

    秦朝的土地,始终奉行的是国有制,农民种粮,需要每年上交一定的粮食作为承包费用。

    但是有的人土地多,有的人土地少,这跟秦朝的土地分配制度也有很大关系。

    有军功的人,就能得到朝廷赏赐的土地,没有军功之人,只能租用别人的土地进行耕种。

    不但要上缴赋税,还要缴纳一部分的租金给雇主。

    如此一来,他们的收入就更少了。

    遇到灾荒之年,他们只能逃荒,入山为盗匪,或者卖儿鬻女,卖身成奴。

    黄贺在签订协议的时候,每家预先支付一定的秦半两。

    反正现在黄贺手里的秦半两已经堆积成山,不用出去的话,都要生锈了。

    得到秦半两的百姓,自然就相信黄贺所说的是真话。

    黄贺的改稻为麦、改菽为玉米的计划才能顺利的推行下去。

    秦朝时期的骊山,气候比起两千年后要热得多。

    黄贺站在麦田里,手中挥舞着镰刀,左手抓住光滑的麦秆,右手镰刀飞舞,一丛小麦被懒腰斩断,汗水一颗一颗的从黄贺的额头滚落,摔在黄土地上,瞬间便浸润了泥土。

    “主人,您喝口水吧。”小秘书潇睿一手拎着裙踞,一手捧着茶杯,小心翼翼的跟在黄贺身后。

    黄贺此时打着赤膊,一条条肌肉鼓动,犹如小蛇一样,看的潇睿芳心乱窜。

    炽热的阳光打在黄贺身上,晒得他皮肤冒油,古铜色的肌肤上,汗水不住的滚动。

    “咕咚——咕咚——”黄贺接过茶杯,仰头就往嘴里倒。

    粗大的喉结上下律动,潇睿忍不住用手帕,轻轻的替他擦汗。

    黄贺抬眼望去,金黄色的麦田里,人头攒动,锋利的镰刀刀锋闪烁着寒光,到处是镰刀刀锋割断麦秆的沙沙声。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黄贺开口,将手中的镰刀交给了跟在一旁的英布,“来,你来干一会。”

    时维四月,序属芒种。

    去年栽种的小麦种子,经过几个月的生长,已经完全成熟。

    没有农药化肥,全靠人肥培养,搭配上黄贺的优良麦种,秦朝的第二茬小麦收获形式喜人。

    虽然比不上后世的亩产千斤,但是也有四五百斤的产量。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小麦成熟的时候,黄贺换了一身粗布衣裳,带着英布、潇睿就来到了骊山山脚下的张庄村,参与小麦的收割。

    有了黄贺带头,那些骊山劳工,便以各个工厂为单位,包村下地,收割小麦。

    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

    在群众力量面前,骊山附近上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