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7 大水车

    257 大水车 (第2/3页)

这些水多是温泉水,不能直接用来灌溉,必须先蓄积起来,等到水温恢复到平常的温度,再引流到农田之中。

    黄贺从咸阳城回来后,并没着急去解救蒙恬。

    蒙恬现在的地位挺尴尬,将军之位被夺,由王翦的孙子王离接任,但是谁也不敢放蒙恬出来,毕竟蒙恬的军事才能是公认的强悍。

    谁也不敢保证他会不会带着三十万北地军反出秦国,像陈胜吴广一样,另立山头。

    要知道此刻驻扎在北地的三十万秦军,就是秦国最后、也是最强的底牌。

    黄贺亲临现场,望着打井现场热火朝天,许多汉子纷纷脱去上衣,精赤着上身,喊着号子:

    “青滴个衫衫红肚腰,跳板上栏杆耍样桥,搭棚水鬓且是妆得恍,仔细看个小阿姐儿再是羊油成块一团骚!”

    “姐儿心痒捉汉子瞧,我郎君一到弗相饶。炕上火着直烧到屋里,亏子我郎君搭救我个骚。”

    打好的井上搭建了桔槔。

    所谓桔槔,就是古代用来打水的工具,当中是支点,两边是竖立的支架,支架上横着一根大梁,利用杠杆原理,将木桶用麻绳拴在大梁上,然后用绳子将打满水的木桶拉上来。

    黄贺在许多影视剧上看到过这样的桔槔,他跟高建超道:“用绳子拉是个笨办法,咱们可以做一个曲动轴……”

    “浇水的时候,还可以用虹吸……”

    多亏了黄贺初中学的化学没有忘,他从现代买了几百米的塑料管,利用水柱压力差,使水上升再流到低处。

    黄贺也考虑过买几台抽水机,可是这里没发电机,也没汽油。

    如果单靠他每日来回运这些东西,那估计他也干不了别的事情,只能靠秦朝老百姓发动聪明的小脑袋瓜了。

    黄贺拥有超越秦朝2000多年的技术手段,他提供了几种思路。

    譬如灌溉水车。

    历史上记载,最早的灌溉水车,大约要在东汉时期才会出现,这是一种利用水力运转的机械,可极大的节省人力。

    黄贺自己是不会做,可是骊山上不缺木匠。

    家具厂里的那些木匠工人,各个心灵手巧,工作积极性超高,黄贺只负责提供照片和图纸,家具厂在两天内就制作出了第一架水车。

    如今的家具厂,每天至少产出上百件家具,已经形成了流水线雏形,可以快速制作加工。

    这些人原本就是从全国各地召集来的能工巧匠,不仅有木匠,还有石匠、铁匠,挖坑的、搬山的、雕刻的、绘画的,天上飞的、地里跑的、水里游的,没有他们不会造的。

    这种状似古式车轮的水车,又名天车,轮辐直径在20米左右,可提水高达18米。

    轮辐中心是合抱粗的轮轴,由一根长六米,口径0.6米的车轴支撑着24根木辐条,呈放射状向四周展开。

    当第一架水车被搬运到河槽边上的时候,半个骊山的人都跑来看了。

    那真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

    附近的孙家坪、孙井村、赵家村、柳丰村、常湾村、张岭村、北坡村、和坪村的老百姓都闻风而来。

    水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