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三章 劝止

    第五百三十三章 劝止 (第1/3页)

    深夜,西安,县寺。

    太史慈孤身坐于室中,神情无比专注的擦拭着手中的爱刀。

    此刀乃是当年他避居辽东时,以塞外陨铁打制而成,跟着他纵横天下,饱饮敌血。

    而今太史慈麾下海昏旧部,大多已经离去,从艾、西二县强征来的吏民,也都放归回家,西安眼下处于不设防的状态,只要刘景派兵前来,即可不战而下。

    “咚、咚……”太史母拄杖进入室中,太史慈急忙起身相迎。

    太史母略显浑浊的双眼看向太史慈手中的刀,继而直视儿子,开口问道:“吾儿深夜在此擦拭宝刀,不知是何用意?”

    太史慈犹豫了一下,终不忍欺骗母亲,沉声回道:“母亲当深知儿子的秉性,刘安南送回母亲,儿子若继续与刘安南为敌,不但有违道义,亦将母亲再次置于危险之中。可若归降于刘安南,又有负讨逆(孙策)、讨虏(孙权)恩遇。思来想去,惟有一死,除此之外,再无两全法。”

    太史母早料到以儿子刚烈的性格,多半会心生死志,可亲耳听他说出,还是感到心头剧震。

    太史母竭力平复心情,强忍颤抖说道:“吾儿与孙伯符性情相投,君臣同契,如果孙伯符尚在,吾绝不会多言半句。然孙伯符不幸早逝,孙讨虏继位江东,其年轻无威仪,才智军略,也逊色孙伯符远矣,就算有你等悉心辅佐,亦难保江东基业。”

    太史母缓了缓,又继续道:“今孙讨虏命周公瑾率军归吴,吾儿无异于弃子也,如此举措,岂是人主所为?吾儿心怀宏志,今所志未酬,怎能甘心就死?!”

    太史慈默然,他自然不甘心,可再不甘心又能如何?孙权之所以将周瑜调回,乃是为形势所迫,怪不得他,太史慈岂会因此生怨,心安理得的转投敌人?

    见儿子毫无动摇,太史母急得双目泛红,绞尽脑汁道:“从前箕子违衰殷之运,因此避地朝鲜,智果料智伯必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