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 买卖上门

    第一百九十五章 买卖上门 (第1/3页)

    三天后。

    十艘快船改装完毕。

    杨辰特意在飞燕城招募了一批女工去卖鱼。

    马车自然是找车马行租赁了。

    二百多女工热情很高。

    普通的草鱼、鲫鱼什么的量大,她们一分钱赚不到。

    杨辰限定了十文钱一斤往外卖。

    可没刺的鲶鱼、甲鱼、黑鱼等等就堪比猪肉了。

    至少十五文起步。

    最贵的是闻名京城的黄江鲤鱼,那玩意比羊肉还值钱。

    可杨辰让女工们依然贱卖,就收二十文钱一斤好了。

    反正不管什么鱼,最后回来结账。

    统一十文一斤。

    卸船时也不准挑选,大家碰运气。

    有时候,可能一车就能拉走一百斤黄河鲤鱼。

    一两银子就赚到手了。

    有时候,可能卖光一大车两千多斤于鱼。

    全是不值钱的,落到自家口袋里就三五十文。

    当然,这是交掉车马租金之后的纯利润。

    也算不错的收入了。

    京城百姓自蜂窝煤后,发现了东宫又干了一件大善事。

    如今粮价多贵呀?

    一斤麦子都卖到十五文钱了。

    粮食有带刺儿的鱼肉香么?

    大冬天的,冻得硬邦邦的,放好些日子都不会坏。

    傻子才不抢着买呢?

    存鱼可比存粮划算多了。

    天气回暖,至少还有三个多月。

    大不了再阉了晾咸鱼呗!

    所以,杨辰第一天上市的两万担渔货,被一抢而光。

    这可是二百十四万斤啊。

    差不多每个封丘人头上得落一斤多了。

    即便如此,还是挡不住无数人的购买热情。

    又过去两天。

    由于每天上市的鱼有增无减。

    搞得粮价都下降了一文钱。

    囤积居奇的粮商们有些怕了。

    东宫背景太硬,下作手段也使不上。

    如果老百姓顿顿吃鱼了。

    粮食的消耗起码下降一半。

    长此以往,哪能指望赚钱?

    能把囤积的粮食处理掉就不错了。

    整个封丘城居民一百五十多万。

    其实民间存粮还是不少的。

    辽人即将南下的消息,传得有鼻子有眼的。

    百姓们都很恐慌。

    存粮,存盐、存燃料成为必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