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威信

    第九十章 威信 (第2/3页)

近一年,羌人习性已然了然于胸。

    羌人散漫惯了,内部又极为团结,寻常手段根本没用。

    不止是羌人,汉民也有的是刺头。

    只能以强力手段威慑之,树立威信。

    威信、威信,先威后信。

    地上血淋淋的人头,被鞭笞者一声声的惨叫,让在场的羌人们眼神畏惧起来。

    无论是自愿还是被强迫,只要端了杨峥的碗,就要受杨峥的管。

    特殊年代,只能施以特殊手段。

    当然,这仅仅是第一步。

    鉴于这时代人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杨峥在城中各巷道上立起木柱,上刻:不从法令者,斩!

    斩字还漆成红色,杀气十足。

    为了加强效果,杨峥令巡逻的士卒大声诵读。

    自此之后,羌胡各部果然听话多了。

    周煜推行什伍制受到的阻力也小了很多。

    绝大多数羌人一天能喝上两顿粥就心满意足了。

    再说杨峥的法令一视同仁,不分汉羌賨氐胡,没有任何歧视,也就习以为常了。

    渐渐的,羌人只要服从法令,好处就太多了。

    没有刀兵,没有饥寒。

    能在房屋中一觉睡到天亮。

    在羌地他们何曾有过这种日子?

    巨大的生存危机,压的他们喘不过气来。

    对杨峥而言,什伍制只是一个开端。

    威立住后,接着就是立信。

    东汉以来,朝局在外戚与宦官间飘摇,专心内斗,国势日下,黑暗腐朽,任用的边地官吏无能而贪婪。

    将帅皆怯劣软弱,州郡官吏趁机生事,便身利己,搜索剽夺,甚于逢虏。

    羌人不信任汉官。

    杨峥固然可以花些时间,如董卓一样,跟他们搞好关系培养感情,增强信任。

    但一来时间成本太大,效果也一般,二来,杨峥并非只是想利用羌人,而是真正意义上的转化他们,融入麾下。

    再则,姜伐野的离去,对杨峥也是一个小小的打击。

    花了那么多心思结好他们,稍微没顾及到他们,就分道扬镳。

    杨峥是想建立一个军政集团,小一些没关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