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六十章 宣义

    第两百六十章 宣义 (第1/3页)

    宣义郎们的热情被彻底点燃了。

    很多人看到了其中蕴藏的巨大机会。

    宣义司是与军谋司、屯田司并立的新衙司,还是由杨峥亲自掌管。

    宣义郎们奔走于各军,不仅完成本部的职事,还向没有宣义郎的新军宣义。

    就连邓艾军俘虏们,也受到了感染。

    “义”这个字在华夏语言中非常巧妙,也非常适合杨峥。

    天下大义不仅仅只是朝廷的名义、名分。

    再说曹丕代汉,司马懿夺权,本身就是在伤害朝廷的神圣性和名分。

    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任何时候都不缺深明大义之人。

    也许杨峥构建的只是一个谎言。

    出于一人之口是谎言,出于千万人之口,就不是谎言了。

    这时代人终究是民风淳朴。

    而且此前也从未有人对他们说过这些。

    这时代能被相信的东西本来就不多。

    按照这时代的规则,杨峥其实不用对他们说这么多,也不用这么对待他们。

    俘虏就是奴隶,奴隶的一切都属于战胜者。

    可以任意驱使他们,奴役他们,屠戮他们。

    但杨峥没有这么做,而是管理。

    一些受伤的人还被救治。

    重伤致死之人,也被掩埋。

    秩序的强大永远是潜移默化的、循序渐进的改变人心。

    俘虏们的眼睛是雪亮的。

    谁对他们好,谁对他们不好,心中有数。

    邓艾对自己都这么凶残,更何况对他们?

    战败,也让邓艾与朝廷的威信一落千丈。

    此消彼长,杨峥渐渐高大起来。

    俘虏中先是一小部分人被感化,然后不断蔓延,人总是从众的。

    宣义郎们介入之后,俘虏们就被赋予了尊严。

    可以写家书,可以提一些不过分的要求,可以说出自己的困难……

    宣义郎们都尽力满足他们,实实在在的为他们解决问题,自然也就赢得了他们的心。

    俘虏们的心也就慢慢转变过来。

    一些积极之人经过评估之后,被吸收进宣义司。

    杨峥趁机给了宣义司更大的权力和钱帛支持,让这些转化过来的人,回到自己的家乡,暗中宣传西平的分田减税之政。

    这种诱惑不可谓不大,尤其是从自己人嘴中说出。

    很多雍州百姓趋之若鹜。

    在某个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举家逃往金城。

    一开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