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章 合力

    第三百六十章 合力 (第1/3页)

    西套屠灭鹿结部,被吓到的不止是河西诸部。

    武威的士家豪强也被深深被震慑到了。

    但另一方面,杨峥的强势与铁血也证明他有能力角逐雍凉。

    几百年来,士家豪强最擅长的便是站队。

    所谓忠义,不过是拿出来装点门面的。

    荀或忠于汉室,但荀家却先后投奔曹魏、司马晋,成为魏晋时最鼎盛的门阀。

    在杨峥看来,世家门阀如同藤蔓,你强大了,永远不缺依附者。

    皇甫氏倒向杨峥之后,安定张氏、伍氏,陇西李氏、武威贾氏、廖氏、索氏等等全都在向杨峥妥协。

    是时候开始科举了。

    杨峥望着日渐繁荣的姑臧城喃喃自语。

    战争的伤痕彷佛已经被愈合。

    百姓恢复以往安定的生活。

    南来北往东去西归的商贾渐渐增多。

    对杨峥最支持的,除了西平军民,就是这些商人了。

    杨峥的刀推进到哪里,他们的身影就出现在哪里。

    整个河西,不,是整个北方,杨峥的商税最低,而且还有安全保障。

    只要进入杨峥治下,就不会有层出不穷的马匪山贼,也不会有随意拦路设卡的军士,更不会有地方官府随意找个借口就抽走一半商品。

    西平的盐、皮货、牲畜都是紧俏货物,又横亘在蜀国、中原之间,蜀国的锦帛织品、漆器、竹器,魏国的青釉瓷器、陶器都要经过河西进入西域。

    经济的核心就在于流通。

    杨峥北上河西,带来的不是死亡,而是更加的繁荣,凉州士族豪强都分到了一杯羹。

    利益捆绑才是最直接最有效的结盟手段。

    盛夏来临之时,杨峥颁布政令,让各郡、各县推举贤才。

    西平发展成现在的规模,青营明显跟不上了。

    十五六岁的孩子当县令本身就是一场灾难。

    而退役士卒很多都是目不识丁之人,杨峥相信他们的忠诚,但把他们放在那个位子上,不仅害了他们,也害了地方百姓。

    现在的处在崛起的关键时候,缺少的正是地方文治人才。

    这也一直是西平的短板所在。

    同样,士家豪强也需要以这种方式,进入杨峥的框架之中。

    而他们早有准备,家中年轻有为子弟,都被推选出来。

    由乡入县,由县入郡,由郡入姑臧。

    七月的凉州并不灼热。

    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