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二章 东与西

    第六百三十二章 东与西 (第1/3页)

    蜀中丰收让原本动荡局势渐渐平息下来。

    宣义司和镇抚司通力合作,蜀中百姓和豪强也很快就接受了现实。

    毕竟这是生与死的问题。

    再说秦国赋税相对而言并不重。

    至于河西豪强,完全是不知好歹。

    本来占据商路赚的盆满钵满,为了土地利益铤而走险。

    不过经过此事之后,原本有些坐大的士家豪强全都被剃了头,索、张、贾等士家全都被打压了一波。

    只有皇甫氏付出了一个皇甫陶,但皇甫家子弟极多,近些年又有皇甫重、皇甫商冒出头,文武双全。

    从此次世间就可以看出秦国谁是第一大士族,皇甫氏能沉住气,其他几家全都坐不住。

    度田之后,又清理出三十多万人口。

    抑制了豪强,扩大了百姓的生存空间。

    很快,百姓们就发现山林河湖再也没有人拦阻他们渔猎樵采,收取高昂的抽成,矿山也被收为国有。

    豪强们的不法之事大规模减少。

    度田初步完成,均田制才算是真正落了地。

    在度田的基础之上,算赋和口赋也可以收取了。

    两种税始于秦商鞅变法,名目是“为治库兵(兵器)车马”,算是一种军赋,汉代成为政府财政收入重要来源,算赋每个成年男丁每年一百二十钱,口赋则是对未成年收税,每人二十钱。

    这两项被杨峥直接摊丁入亩,并入田赋之中。

    百姓不需要交钱,直接交粮食,免去中间商赚粮食的差价。

    算赋和口赋也是抑制豪强和宗族的一种手段。

    奴婢的算赋口赋是百姓的两倍。

    一个普通家庭交不了多少,但拥有大量土地和奴婢的豪强则需要多交。

    杨峥还成立了一个税务司,专门招收河曲、朔方长相丑陋,汉言不利索的羌胡为税吏,挂在度支尚书职下。

    郡吏和县令的任免权也收归中枢,本郡县人不得在本郡县为官为吏。

    乡里的三老、亭长、里长、什长、伍长全部纳入镇抚司、宣义司的暗中审查之中。

    至此,杨峥才真正把蜀中纳入秦国。

    也让秦国走上正轨。

    秋收之后,朔风乍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