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一章 奴隶

    第八百九十一章 奴隶 (第1/3页)

    旱灾带来的饥饿威胁下,各族快速融合着。生存是所有种族的第一要务,普通个体并没有多在乎自己的族群。

    锦衣卫和宣义使双管齐下,捉拿了百多名挑唆者,一经审问,发现这些人都是曾经的草原贵人,好逸恶劳,不愿失去曾经的地位,才暗中挑唆不明真相之人。

    也不是真的造反,而是掀起声势,成为与朝廷谈判的筹码。西北民风剽悍,以前不缺这样的人,现在也不缺。

    杨峥没有手软,一律斩首示众。灾民多了,奴隶市场逐渐火爆起来。奴隶交易,古已有之,以前官府没有刻意管制,这东西屡禁不止,明面上禁止了,暗地里会更加火爆。

    一个龟兹舞姬,在大兴能卖到七八十两黄金,送到中原、江东能卖到两三百两……而且根本禁止不住,商贾会通过各种手段,将人弄进大秦。

    你情我愿,官府也管不了。很多活不下去的妇孺,没有生存能力,卖入大族之后,至少能活命。

    很多伤残将士退役后,一家四五口人,不是妇孺就是老弱,名下挂着两百亩田,家中缺少劳动力,也会买两个青壮奴隶,协作耕田。

    有需求,就有买卖。时代是一步一步向前走的。在这个时代,人道主义换不来饭吃,换不了活命,奴隶交易几乎贯穿了整个封建时代。

    有很多活不下去的人主动为奴,朝廷总不能不让别人活吧?既然不能禁止,就只能纳入管理之中。

    “臣建议户部开设奴籍,制定律法,增设蓄奴税。”卫瓘想出一条两全齐美之策。

    有能力蓄奴的家庭,至少是中产阶级以上,收他们的蓄奴税,等于是在割有钱人的韭菜,对地方上的豪族也是一种限制。

    旧时代的豪族虽然被杨峥用各种手段削弱了,但新豪强又破土而出,退役的将领,很早就归附大秦的士族等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一般的中产之家,最多养上两三个奴隶就够了。但豪族动辄上百。蓄奴税堪称是对上层阶级一把精准的镰刀,可以有效限制豪族对人口的荫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