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七章 三角

    第九百三十七章 三角 (第2/3页)

域。

    河中诸族混杂,非手腕强悍之人,难以镇之。

    杨毅今年不到三十,而杜预、文鸯、马循、田章等大将已经五十多了,未来还是属于他的。

    大兴。

    杜预的奏表快马加鞭,先到一步。

    “河中必为大秦所有,西土诸国、诸部皆愿为大秦之臣属,受陛下之册封,儒家典籍、先贤教化必泽披西土,此功足以与秦皇汉武相提并论,臣以为当在河中再封一国,与夏国互为唇齿,使此地永为大秦疆域……”

    杨峥读完,已经能感觉出杜预的言外之意。

    不能让夏国控制富饶的河中地区,否则对中原就是尾大不掉之势。

    第一代,杨毅或许不敢反攻中土,但第二代、第三代之后就很难说了。

    汉景帝时,七王之乱甚至没等到第三代……

    司马家的八王之乱也是如此。

    血缘亲情在权力面前不值一提。

    近日朝中参奏夏王杨毅的奏表忽然多起来,杨峥不用看就知道是太子一系的人马在未雨绸缪。

    当然,杨毅也有一些支持者,尤其是羌胡裔的大臣,姜伐野、彭护、拓跋禄官等等。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大秦地盘越来越大,派系也越来越复杂。

    虽然羌胡鲜卑匈奴的第二代第二代已经汉化了,但第一代人仍有很深的部族情节。

    这其实是大秦内部汉人势力和汉化势力的一次交锋。

    “太子以为如何?”杨峥询问当事人。

    手心手背都是肉,杨峥不想偏袒杨毅,但也不想委屈了他。

    这些年他在夏国做的也不错,能征善战,勇武过人。

    不过能力越大,越是受到朝廷太子一系的忌惮。

    “儿臣以为康居可以名正言顺的封给兄长,河中必须再立一国。”杨旭没有退让。

    这个时候谦让,要么是虚伪,要么就是愚蠢了。

    河中差不多有蜀中大小,又是天然的粮仓,还是战略要地,商业重镇,杨毅拿去了,翅膀就硬了。

    “你想过没有,若是封国能力不行,他日也难以与夏国争锋。”杨峥笑道。

    杨旭盯着中亚的沙盘,“河中再封一国,兴秦郡可立为安西都护府之治所,设折冲府,置府兵五万,如此,河中、夏国、安西都护府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