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八章 羌裔

    第九百五十八章 羌裔 (第1/3页)

    大秦这边刚一动,高原上就有了反应。

    无数羌人在宣义郎的劝说下欢天喜地的走下来。

    河西走廊的富庶是最好的宣传效果。

    比起食不果腹衣不遮体的在高原上当野人,融入大秦自然是最好的选择。

    而且这些年陇右、河湟的羌人融入大秦后,纷纷阔绰起来,特别是有战功的人衣锦还乡之后,立即成为当地的老爷,有自己的土地,有自己的庄园,老婆小妾热炕头,其乐融融。

    汉羌百年大战,最主要的原因是东汉朝廷一直拒绝羌人的融入。

    羌人只能跟当地的汉人豪强沆瀣一气,掀起此起彼伏的叛乱。

    大秦对他们敞开怀抱,这么多年的宣传,汉羌同一个老祖宗的说法早就深入人心。

    这实际上是大秦承认他们的政治地位。

    而且杨峥的贵妃姜阿怜就是出自羌族,对羌族的吸引力更大。

    其实当年杨峥崛起,就是借助了羌人的力量,反攻凉州,席卷关中。

    如今羌人在大秦的地位,类似历史上蒙古人与满清人的关系。

    羌人不仅大量在朝廷为将,皇室子弟也多与羌人联姻,两边已经形成了一个紧密的政治同盟。

    即便是如今的大秦,也需要羌人压制河西走廊上的鲜卑、匈奴等其他族群。

    大量汉化的羌裔子弟迁入西域、中亚、辽东等地,为大秦守卫疆土。

    有时候,杨峥感觉羌、氐、賨这些彻底汉化的异族忠诚度还在本部汉民之上。

    将他们散播在中亚、辽东之后,人生地不熟,不会跟当地势力沆瀣一气,只能依靠大秦。

    而大秦也可以依靠他们镇守当地。

    羌人耐苦寒、生勐的特性也非常适合辽东和漠北。

    所以提升羌人地位是杨峥必然的选择。

    匈奴、鲜卑目前还靠不住,杨峥也不敢完全信任他们。

    汉朝内迁匈奴两百多年,也未能完全融合他们。

    而鲜卑的威胁还在匈奴之上,毕竟人口基数在哪里摆着,这几年鲜卑中涌现出大量杰出人才,在大秦开始崭露头角。

    拓跋、慕容、宇文、段氏,都曾出现名震一时的雄杰。

    不要低估一个英雄对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