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章 文明

    第九百六十章 文明 (第1/3页)

    夏国、汉国、安西都护府能做到携手对外,萨珊和罗马却不能。

    鏖战了两年,国内各种矛盾也处在爆发的边缘。

    尽管萨珊人对河中念念不忘,但这个时候却没有挑战大秦的胆量。

    中亚基本成了大秦的外圈,嚈哒人、月氏人、龟兹人、粟特人团结在安西都护府身边。

    南面的大夏、吐火罗,以及咸海周边,诸族依托大秦,崛起了九个城邦小国,号为昭武九姓,以其姓为国名,分别为米、康、安、石、何、曹、史、火寻、戊地。

    三百年以来,这些部族先后被贵霜、萨珊奴役。

    只有大秦给了他们尊严,允许他们建国。

    当然,这也是杜预下的一盘大棋。

    河中、七河流域周边有这些小国拱卫,实际是起到了缓冲国的作用。

    隔绝了波斯文明和罗马文明对大秦的直接冲击。

    在军事上,也能起到挡箭牌的作用。

    虽然立了国,但这些小国的权力却一分为三,国王、宣义令、中郎将。

    国王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

    而宣义令相当于这些小国的丞相,除了负责国中大小政务,还有一项最重要的职责便是汉化当地。

    中郎将则是军事长官,掌管国中所有军队。

    可以是秦人,也可以是本地人。

    根据实力,每国两千到一万左右的兵力,训练权指挥权则完全掌握在安西都护府手上。

    国中制度、建筑、衣着、语言,跟内地一般无二。

    只有长相稍有不同。

    中亚已经形成以大秦为核心的华夏文明圈。

    越来越多的城池中开始涌现中原风格的建筑,越来越多的人拜祭儒庙中的孔子、孟子、荀子等先贤。

    这时代的中亚人没有那么多的家国情怀,今天被贵霜人奴役,明天被波斯人奴役,早已习惯了。

    反而是大秦给了他们尊严,让他们建立了国家,自然要紧紧抱住大秦的大腿。

    华夏文明在中亚茁壮生长,对其他文明基本处于碾压态势,强大的文明也附加了各种红利。

    整个西域、中亚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