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七章 大事

    第九百六十七章 大事 (第1/3页)

    “明公当年亦受司马氏大恩,如今既然杨氏不容,何不举兵?以明公之才,上可出江淮而制中原,与杨氏争天下,下可吞荆襄,取巴蜀,南并交广,与杨氏划江而治!今杨氏太子南下,此千载难逢之机也,天予不取反受其咎!”陈满滔滔不绝道。

    言辞颇为打动人。

    不过王濬仍在沉吟,一脸的犹豫之色。

    只要没开口拒绝,就说明还有戏,司马望和陈满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王濬身上。

    他们也暗中观察过王濬多日。

    此人胆大妄为,在青州时,便动手屠戮士族豪强。

    秦军伐吴,明显灭吴的大功是留给太子的,他却横插一脚,扔下濡须城,率兵直扑建业……

    所以说,他与太子是有矛盾的。

    太子此番率三万铁骑南下,落在旁观者和有心人的眼中,就是针对王濬的,只有王濬手上的五千精锐,三万府兵,才配得到太子如此对待。

    “明公麾下有四万精锐,加之漕道上的青壮,振臂而呼,可起十数万大军!建业繁华,钱粮广胜,足可与中原匹敌!司马公亦在中原举事,协助明公克成大事!”

    陈满出身士族,思路清晰,口才犀利。

    事实上也正如他所言,东南半壁,其实就掌握在王濬手中。

    江淮、山东全都兵力空虚,也就长江上游的江陵驻扎着罗宪的五千人马。

    当年罗宪将侄子罗尚托付给王濬,却死在了宛陵。导致两边的关系一直就不怎么好,罗宪参奏王濬的奏折从来没断过。

    总之,建业要人有人,要粮有粮,只要王濬动了,大秦的天下也就乱了。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皇帝乃世之贪狼,杀伐果断,薄情寡义,明公功劳越大,便越是遭猜忌,昔者韩信不用蒯通三分天下之言,以至身死族灭,为天下人笑。今明公之处境与当年韩信何其相似?”陈满越说越带劲。

    当然,他看到的只是表面。

    这么多年,罗宪参奏的王濬的奏折全都石沉大海,已经说明朝中有人在保王濬。

    王濬生活奢侈,也是做给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