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鹰在野。 赤子之心,拜师之礼。

    雏鹰在野。 赤子之心,拜师之礼。 (第2/3页)

子,铺子掌柜不是嫌谢桥年纪太小,就是嫌小身板瘦不拉几提不起二两肉,铺子收下这样的杂役就是给自己找不痛快,还得养上几年,简直浪费粮食,活生生的拖油瓶,没人愿意,走投无路的孩子只能去大户人家门口卖身为奴,却引来了门房的冷嘲热讽和嬉笑捉弄,当成了一个乐子,孩子无功而返,最后只得沿街乞讨为生,遇到好心人的时候能够讨到些残羹冷炙和琐碎银两得一两天的温饱,运气不好遭遇镇上游手好闲的小混混还得把孩子一天的辛苦付出一扫而空,就这样饱一餐饿三顿像条无家可归的野狗一般四周游荡,加上那时在衙门当差的李戎先也有意无意的照看着孩子,尽力的帮扶着,才不至于饿死,有时孩子实在没办法的时候只能去一个邻居妇人家的酒摊子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人心总是肉长的,妇人见孩子可怜,不驱赶,还会给些馒头和铜钱,算是帮娘俩儿吊着仅剩的一口气,孩子就这样有一天没一天的挣扎在这个烂泥溏里,慢慢腐烂,那时妇人就在想,指不定哪天老天爷睁开眼看见这娘儿俩,就收走了两人,好一家团聚,也算上天有好生之德,轮回转世,投个好人家,就不用再受这份苦了。

    那是一个阴沉闷热的三伏天,一个十岁的孩子同往日一般游走在街头乞讨,孩子已经强忍饥饿把讨得的吃食给了娘亲,所以他将近三天粒米未进,饿得走路都在打飘,昏昏沉沉,可能是因为天气的原因,街上行人也很少,便没有过多留意,鬼使神差的也就撞到了一个身穿儒衫的老人,待回过神来,吓得孩子只得赶紧连连致歉。

    老人没有责怪孩子,而是蹲下身来,温声道:“不碍事,老朽是外地来的,眼看这天快要落雨,想找个一个安身之处,避雨之所,你是本地人吧?叫什么名字?”

    以往撞到行人,不是动辄打骂,就是恶语相向,嫌孩子脏,孩子下意识的后退两步,看着老人,神色紧张道:“我叫谢桥,是本地人。”

    老人看着惊慌失措的孩子,身上粗布衣衫破破烂烂,小脸黝黑,身形瘦弱,却有一双干净而清澈的眼睛,叹息一声,柔声道:“不用怕,我无恶意,更不会打你或者骂你。”

    老人好像动了恻隐之心,“谢桥,你能帮老朽一个忙吗?我可以付你报酬。”

    老人想了想又补充道:“一两银子如何?”

    孩子眨了眨眼睛,点点头,而后又摇了摇头,有些欲言又止。

    老人问道:“是一两银子太少?”

    孩子连忙摆手,嗓音稚嫩,认真道:“老先生,谢桥可以帮你的忙,但我不要银子。”

    老人一时好奇笑道:“那你要什么?”

    孩子犹豫不决,最后还是试探性问道:“老先生会医术吗?”

    老人也没想到孩子会如此问,转念想了想,点点头,轻声道:“略懂一二,是不是你家中有人生病了?”

    孩子惊喜过望,“真的?”

    老人答道:“粗略知晓一些医理。”

    孩子瞬间神色黯然,祈求道:“我娘亲病了,我不要银子,希望老先生可以去帮我娘亲看看。”

    老人对着孩子招了招手,示意他走近些,“有了银子也可以去请郎中,万一老朽说不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