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一十八章 沸扬的成都
第两百一十八章 沸扬的成都 (第2/3页)
军一个措手不及。其间虽有波折,但于汉廷而言,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诸葛亮已然在文书上看到了越嶲诸部惨败于谷昌这件事,也瞬间明白胡济所言的最后一句是何用意。
越嶲诸部桀骜难驯,尽管还不清楚卫弘是如何逼降的他们,但诸葛亮心知肚明,这些青羌夷族一旦缺失了震慑,势必要卷起风波,不能等闲观之。
谷昌一战,也算是打疼了越嶲诸部。
相比之下,汉军的斩获颇多,势必能形成对越嶲诸部的震慑,好歹安分守己几年。
看完了这封公文后,诸葛亮手扶长须笑道:“善!吾令卫弘独领一军驰援李恢,亦是没有想到能获如此战果,看来得着手准备一批奔赴南中诸郡为官的吏才了……”
诸葛亮走一步看十步,眼下汉廷已然恢复南中诸群的统治,首当其中的就是治理问题。
但是胡济却说起了另外一件事:“宁远将军卫弘请命,护送此番南中缴获的物资回归成都,不知丞相意下如何?”
神思敏捷的诸葛亮哪里猜不透卫弘的心思:“此等小事哪里用得着这小子亲自护送呢,吾想这卫弘要回成都,定然是谋划其他的事情……”
说到这里,诸葛亮笑了笑:“罢了,就看在此番平定南中叛乱的份上,允了他的请求吧……”
胡济点了点头,他与诸葛孔明相交多年,还是很少见到孔明会如此偏待一位年轻后辈。
……
……
太府。
自从孟光任大司农,执掌太府以来,太府里的人气一直久盛不衰,而且其规模逐渐扩大,成为大汉朝廷数一数二的府衙部门,如今还兼并了旁边几个清散衙门,使得太府衙门看上去宏伟大气。
而今日,在太府的正堂之内,里面却被一群朱紫官服的太府官吏充斥着,七嘴八舌的声音争吵了起来,纷纷议论起今日大司农召集他们回太府中所为何事。
终于,作为太府当家人的孟光在众人的翘首以待中,姗姗来迟。
“大司农。”
众人纷纷止住争吵声,看向了孟光行着拜见上官的礼节。
如今太府并入了冶金治所舍弃不要的民间铁器交易,这可是让他们捡了一个好大的便宜。
孟光任职之初,就着力恢复大汉境内各大郡县的原有铁官机构,兜售各类铁器农具,由此发了一大笔横财。
蜀中乃是天府之国,掌控蜀中沃土良田的大多是世家大族。
他们极为重视田地出产,一听闻太府铁官有曲辕犁等各类铁制农具,自然是抢着购买,毕竟大汉官府可是少有放开民间的铁器交易。
只不过赚的盆满钵满的同时,一些糟心事情也不少,除了那些眼红铁官机构牟取暴利的世家大族下绊子外,还有两桩压在太府各官吏心头的负担。
其一,当然是支援征南先锋军的军费。
所谓兵马一动,黄金万两并非是虚言,征南先锋军驰援南中作战,大头军费都是太府一力承担,庞大的军费负担让一众太府官吏叫苦不迭。
但这也罢了,宁远将军与大司农早有密约,这些军费征南先锋军都会以南中平叛后的战利品偿还的。
真正让太府一众官吏愤慨的是,是新近拜屯骑校尉,封平阳亭侯,又被丞相征召为相府长史的王连。
相府俨然成了大汉的小朝廷,相府长史乃是除了诸葛丞相之外的二把手,王连被授予管理大汉财政。
众所周知,大汉财政有四大来源,按照获利大小的顺序分别是司盐校尉府的盐利,少府的蜀锦、香料交易,各地郡县收取上缴的田亩赋税、商贾关税,最后就是太府新恢复的铁官交易。
其中,以铁官获利最为迅勐,去岁半年的铁制农具的收益,几乎比拟司盐校尉府。
如今王连任相府长史,一手操控蜀汉财政大权,让太府的收支调度皆得在王连监管之下。
偏偏这小老儿又是一个小心眼记仇的主,认为当初孟光出资赞助卫弘筹措征南先锋军,不仅打了他的脸,更是祸国殃民之举。
所以在摊派朝廷各项支出的时候,这小老儿总想着让太府出一个大头,十分刁难。
好在铁器交易的暴利比盐交易更甚,孟光也算能勉强应对得住,但好不容易阔起来的太府又得陷入到节省度日,总是让这些附属官吏心存不满。
所以今日一见到孟光把他们召集回来,猜测多半是王连和司盐校尉府又针对他们太府处事不公了。
“大司农,可是因为那王连老儿又对咱们太府耍什么幺蛾子?大司农放心,我等虽是文吏,心中却仍有血气,总不能一直被这老小子当作软柿子来捏!”
“是啊,若王连胆敢继续乱来,我等联手登入司盐校尉府的大门讨个公理,大不了闹到丞相面前,争死也要罢了这王连的长史之位!”
“对!今日我等就入司盐校尉府,揍死这群偏心眼的!”
太府正堂之中,人声鼎沸,大概是这段时间以来受王连的闲气太多,太府内的诸多官僚早已经不满久矣,纷纷开口要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