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废黜辽饷

    第346章 废黜辽饷 (第1/3页)

    对于林敬的建议,眼下朝廷里面不少具备有识之士的大臣们都是非常赞同的,比如内阁大学士吴姓,再比如兵部尚书陈新甲,他们都认为大明的战略需要得到调整,对东虏应该缓和态度。

    可是这二人也都知道,像这个提议在朝堂上是很难通过的,原因就在于清流里面,‘议和’这两个字就是大逆不道的,在他们看来这无异于通敌。

    清流官员们一直都坚定不移地认为一点,那就是流寇要剿灭,东虏也要荡平,如果前线明军们做不到,完全是因为他们无能,而让这帮子嘴炮党去上,则完完全全就是一个张若麒的下场。

    崇祯脸色有些复杂,道:“皇儿以为,若是放弃了关外,我大明的局势便可好转吗?”

    “没错。”

    林敬站出来,道:“我大明局势之所以一日差过一日,表面原因是战场上的失利,实际上却是因为财政政策上出现了问题......若是一日不解决财政问题,则大明危局便一日难以解决。纵使眼下有‘三饷’,可终究是饮鸩止渴之策。”

    “饮鸩止渴?”

    崇祯皇帝冷哼了一声,“你莫非以为三饷不应该开征吗?”

    听到林敬和崇祯之间的对话,内阁大臣们却是面面相觑,脸上都露出一丝苦笑,实际上对于朝廷诸公而言,他们对于大明国库的情况自然是非常熟悉,可是在这些人看来,眼下的局面很难解决。

    毕竟一旦没有钱,想要开源就只能加税,可是想要节流,在面临日益增大的战争压力面前,根本没有节流的空间,崇祯纵使将个人的喜好降到了最低,可是又有什么用呢?

    而在加税的过程中,三饷无疑是额度最大的一种,它的名目有三,分别是辽饷、剿饷和练饷。

    其中辽饷,自然是因为明廷在关外要同后金作战的缘故,故征辽饷以充军费。后来各地相继爆发农民起义,为筹集军费平定起义,又加派赋税,是为剿饷。继而为应付清军南侵,明政府又训练边兵,于是又加派练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