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大战之前

    第444章 大战之前 (第1/3页)

    崇祯不知道这是多少次接到了林敬的奏折,可是很明显这一次的内容绝非寻常,以致于崇祯看完之后神情颇为复杂地捏着折子,而下面的内阁大臣们虽然面色平静,可是无一不在心中猜测。

    “东虏要入关,太子的意思是要在山东抗敌......特地向朕请命,希望能够率领他的太子亲卫营,在山东.....与东虏一战。”

    “山东?”

    吴牲顿时大吃一惊,他沉声问道:“陛下,莫非太子的意思是,这一次东虏至少会打到山东来?”

    “没错.....”

    崇祯脸色复杂地说了一句,紧接着便把折子递给了王承恩,道:“给几位阁老都看看吧。”

    王承恩连忙接过了折子,首先呈递给了吴牲,在吴牲看完后又依次传递了下去,好在折子里的内容并不长,因此无需一会功夫,所有人便都看完了。

    在这封奏章当中,林敬十分详细地分析了山东的战略意义,认为将来一旦东虏破关而入,京畿地区摇摇欲坠,山东将会成为守卫江南的前线堡垒,也将会成为京畿的有力支援,要拱卫京畿则必须要拱卫山东。

    特别山东并非贫瘠之地,它的经济发展还是比较不错的,特别是大运河从经过山东,使得依靠运河的山东沿线地带都是人口茂密的大城市,比如德州、泰安、聊城、济宁等地都是物华繁茂之地,使得它具备经营的资本。

    当然山东的问题就在于,由于三饷的缘故,使得山东不少穷困百姓彻底破产,大量的百姓成为了流寇,因此想要管理好山东,就必须要派遣一名得力大臣前往,而根据眼下的局势来看,林敬认为自己去比较合适。

    在奏章的最后,林敬还分析了山东同辽东的特殊地理关系,认为此地将关系到整个大局,只要经营好了山东以后,将来也有机会通过山东直接进攻辽东半岛,直捣满洲腹心。

    “山东抗虏,好大的气魄!”

    吴姓脸上露出几分感叹之意,随后便沉声道:“陛下,太子有此雄心壮志,臣心中着实感叹,只是太子乃我大明根基,绝不可有失,臣以为当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