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 宣传与喉舌

    第450章 宣传与喉舌 (第1/3页)

    从内心来说,崇祯是希望能够迁都的,可问题是,此时朝廷里的大臣们并不希望迁都,甚至很多人都直接反对迁都。

    原因很简单,自从大明设立两京制度之后,这一制度便不可避免地沦为了党争的工具,简单来说就是双方都在力争将对方赶到南京去,像此时的钱谦益这些人,便属于斗争的失败者。

    一旦迁都之后,则意味着南京官员们的地位将会上升,而京城官员们的地位反而会下降,这么一来大家伙自然不愿意。

    其次,大臣们大部分的家眷与祖籍田宅都是在京师,南迁会给他们造成很大的损失,他们到时候为了融入到南京,还需要花费很多银子和精力。

    最后,陈新甲一事对朝廷所造成的影响极为深远,使得大臣们跟崇祯已经离心离德,而崇祯也再也找不到一个像陈新甲这样的大臣,去主动承担起迁都的罪过。

    说白了,无论是议和也好,还是迁都也罢,都违背了大明的政治正确,如果皇帝不去承担这个责任,其他人根本承担不起来,也不会愿意去承担,毕竟没有人愿意做第二个陈新甲。

    而陈新甲的死已经赤裸裸揭露了崇祯皇帝的真实面孔,他就是一个毫无担当的人,大臣们在建言的时候,一定会想到陈新甲是怎么死的——大臣们为了不再背锅,自然谁也不敢再去提这件事。

    在多个因素的汇聚下,南迁这件事自然是响应者寥寥无几,而崇祯也无计可施。

    此时张国维重新提出南迁,崇祯皇帝心中虽有意动,可是他依然不想担责,便微微沉默了一番,道:“社稷宗庙俱在京师,朕实在不敢轻离。”

    当这番话说出来后,张国维心里便已经明白了下来——崇祯皇帝不敢承担迁都的责任,也不愿意承担这个责任。

    他不由得抬头望了一眼正沉默不语的首辅吴牲,再看了一眼其余的内阁大臣们,众人很显然都不愿意掺和进这摊水里。

    见到张国维也沉默不语了,崇祯皇帝顿时心中一个略噔,他沉吟道:“若不迁都,我大明该如何御敌?”

    张国维这一次真的绝望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