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圣地战争

    番外:圣地战争 (第2/3页)

们的国家,而打击接踵而至,在送走欧洲十字军后不久,东帝国新继位的安德洛尼卡表示出了强烈的反十字军姿态,他围攻并灭亡了叙利亚王国,与阿拔斯哈里发一起瓜分了叙利亚。

    耶路撒冷王国自然不能置身事外,他们北上反抗了“君士坦丁堡的暴君”,可结果却是正教大军兵临耶路撒冷城下,耶路撒冷王国表示屈服之后这支军队才撤走。

    这场失败对圣地十字军无疑是一个致命打击,耶路撒冷王国此战之后花了足足十年才缓过来,而这段时间就给一个人的活动提供了机会,那个时候他们都想不到,那个阿拔斯哈里发驻派到也门的总督竟然会成为接下来十字军王国的最大敌人。

    1158年,阿拔斯哈里发的舰队征服了也门,在这里,他留下了一位年轻的库尔德将领萨拉丁·本·阿尤布,还有一支由库尔德人与突厥人组成的远征军。

    在哈里发离开之前,他给予了这个年轻人大量权力,让他自行在西边发展。哈里发很清楚,由于东帝国和十字军的存在,巴格达对西边的事情完全鞭长莫及,派去的远征军根本管不了也无法有效提供资源,所以就干脆权力下放。

    但是他怎么都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完全是因为叔叔为救哈里发而牺牲性命才获得如此权位的年轻人,未来会收复耶路撒冷。

    年轻的萨拉丁把麦加和麦地那作为自己当下的攻略目标,尹教圣城区域由于之前的大战而满目疮痍,当萨拉丁的大军到来之后,他没有多久就驯服了麦加和麦地那的贵族。

    但他的实力依然很有限,萨拉丁清楚,想要真正获得与十字军对抗乃至是收复圣地的力量,他必须去拿下埃及。

    而埃及自从被威塞克斯王朝征服以来,内部矛盾一直都在加剧,埃及王国的特点是统治阶层中的穆.斯.林和科普特派依然有很大占比,原本当埃德加·威塞克斯还在之时,这些矛盾尚还在控制之内,各方也可以在埃德加的组成下达成妥协,但是当他1155年去世之后,矛盾就彻底爆发了,狂热的公教徒们控制了政局。

    大量穆.斯.林被驱逐出各个权力机构,以亚历山大里亚为中心的公教徒们打算让他们彻底占据统治阶层,这就导致埃及国内的矛盾一日更比一日严重,在这样的情况下,萨拉丁到了。

    萨拉丁的到来获得了当地尹教徒的热烈欢迎,科普特派则是两不相帮的态度,在这样的情况下,他的军队几乎是刚刚进入埃及,就被迎入了开罗。

    开罗在当年的十字军征伐里没有遭遇屠杀,在面对十字军围城时,这座城市直接选择了投降,因此当时只是发生了一些劫掠,所以这座城市的人口主体依然是穆.斯.林。

    之后萨拉丁就以此地为中心,与亚历山大里亚的公教徒作战,一直到1174年,埃及的争夺才随着公教徒主动撤出亚历山大里亚,前往昔兰尼加建立了昔兰尼加王国而结束。

    这段时间里耶路撒冷一直对埃及的时候反应迟缓,他们虽然不时往埃及派遣军队,但一直内心都认为这样的僵持会持续很久的,因此一直到整个埃及都丢失的时候,王国才反应过来出兵,但一切都已经晚了。

    公教世界此时已经陷入和东帝国的大战中,也是因此,埃及丢失的消息没有引起多少波澜,也没有多少西方援军到来。

    而另一边,萨拉丁收复埃及使得他成为了整个尹教世界的英雄,而他也加把力气,开始了对大马士革的夺取,若是可以拿下这座城市,那么收复耶路撒冷就更近了一步。

    夺取大马士革时他主要依靠的是巴格达哈里发的配合,哈里发从北方发动攻势,迫使那麻烦的圣教军全力北上,而接下来他就夺取了大马士革。

    大马士革的丢失使得耶路撒冷王国立即惶恐不安起来,眼下圣地十字军国家只有它一个还在,而就在萨拉丁率领大军进入耶路撒冷王国,打算收复圣地之时,他遭遇了惨败。

    耶路撒冷年轻的麻风病国王击败了他,萨拉丁几乎是仅以身免,这一战造成的最大影响就是,萨拉丁认为目前灭亡耶路撒冷王国的时机还不成熟,选择了和耶路撒冷王国停战。

    这个时候萨拉丁也有着他的麻烦,他的权势实在是过于强大,以至于让阿拔斯哈里发想起了当年的法蒂玛,萨拉丁花了很多时间来重新获得哈里发的认可,因为他清楚,哈里发的任命是他合法性的来源。

    在好不容易稳住了哈里发之后,萨拉丁也发现耶路撒冷那个麻风病国王死了,因此,他开启了灭亡耶路撒冷王国的征途。

    这场战争没有什么好说的,由于公教和正教世界的激战,耶路撒冷王国是一点外来援军都求不到,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而当他们的野战军被萨拉丁歼灭之后,他们的末路也来临了。

    不过围攻耶路撒冷比如历史上要困难得多,由于在王国大军覆灭后,现在是完全由平民组成的圣教军把控着圣城局势,他们在战斗开始之前就疏散了全城平民,接着在耶路撒冷各地塞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