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62章 五年之间,五倍粮食增产!

    第0562章 五年之间,五倍粮食增产! (第2/3页)

励这些匠人,要奖励,也是要奖励这些百姓,农夫,毕竟耕田的是他们!”

    卢象升看了一眼魏广微,而后缓缓的开口道:“这第三便是便是施肥,除了人畜粪肥、绿肥、浸渍废物、河泥积尘之外,还有就是如今各类农业加工副产品如酒糟、糖渣、豆渣、油渣等制成的优质肥料也被广泛使用。”

    “除此之外!”

    卢象升看了一眼魏广微,而后缓缓的开口道:“就是新式化肥的使用,这是一个叫王立臣的匠人研究出来的,制作出来的化肥,可以大规模的增加粮食的产量,如今,我们小麦的亩产可以接近四百多斤!”

    这个王立臣就是徐光启的助手之一,当然,土法造化肥的配方是张好古给的,王立臣是做出了进一步的改进,除此之外的,在张好古的主持下,正在研究一种可以量产化肥的工厂!

    这是一种无机、有机肥混合成的高效“粪丹”,其效力也是极为惊人的,宋应星,徐光启,王立臣这群家伙都在研究,无论是宋应星还是这个王立臣虽然都没有官身,但是,朱由校还是把他们全部都送进了翰林院。

    以施肥技术而论,现代农业自然是使用化肥,张好古虽然不能做到让现在的小麦亩产瞬间飙升到后世那个标准,但是,起码,达到后世的一半,问题还是不大的。

    卢象升看了看黄立极和魏广微,而后缓缓的开口道:“此外,今年京师五大水库基本上修建成功,日后蓄水,放水问题不大,各大农庄都在修建水渠,日后京师地区灌溉就不是问题了,一年下来,一亩地的产量可以达到九百,甚至一千!”

    “九百,甚至一千?”无论是黄立极还是魏广微都是忍不住吞了吞口水。

    那就是八亿多斤粮食?甚至是九亿,十亿?

    黄立极和魏广微都被这个数字给震撼到了。

    不过,就目前来说,大明的粮食产量大爆发,主要还是,番薯,土豆,玉米,之前这小麦的亩产也就是三百六十三斤,现在虽然达到了四百六十七斤,增加了一百多斤,但是,真正拉高亩产平均值还是这些高产量的农作物。

    第一是农庄开辟出了大量的土地,第二就是这些高产量的粮食大规模的爆发。

    此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百姓认同大明宝钞,他们是愿意把自己的粮食卖给朝廷的,虽然说自己要再买粮食,价格会贵上少许,但是,货币的信誉还是在的。

    粮食大规模的爆发出来,有了粮食作为底气,张好古自然也是敢大张旗鼓的搞工业化。

    不过,张好古也知道,自己的时间还是很紧迫的。

    现在的大明人口大致在七千万人左右,这些粮食的产量一旦增加上去,这人口就会迅速的膨胀,直接达到1.5亿不是问题,甚至还是会更多。

    因为多子多福的概念,只要在中国的土地上多出了一块闲田,那么,立刻就会多生出一张嘴,把这块闲田给吞了下去。

    这就是人口陷阱,马尔萨斯发表了《人口论》一书,他提出食品增长供应总是跟不上人口的增长,而只有灾难才能阻止增长。

    不过。马尔萨斯提出这个概念之后,200年过去了,地球总人口增长到了60亿,马尔萨斯所预言的大灾难却并没有爆发,科技的发展,使一定历史时期内的可利用资源增加,即环境地承载能力增加,从而承担更多的人口。

    人口陷阱是绝对的,但是又是可控的。技术进步将大大促进粮食生产以及一般生产的可能性和计划生育将适当抑制人口膨胀的可能性。

    但是,计划生育那是别想了。

    现在,这里是大明不是后世的低生育社会。

    人丁那是越兴旺越好。

    况且,作为一个穿越者,张好古觉得现在这个阶段大明的人口越多越好,不多怎么去占领其他的土地,澳洲,美洲,这些丰腴之地拿下来,容纳几十亿的人口不是问题。

    让技术再来狠狠的爆发一下。

    至于将来某一天,地球真的无法承担这么多人口,再来慢慢的想办法减少人口的大规模增长。

    他必须要在人口越来越多之前,让大明具备远航的能力,要一批一批的开始迅速并且大规模的开拓大明的海外土地。

    人口陷阱的存在是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停止不前的根本原因。

    发展中国家要解决人均收入停滞不前的状况,就必须千方百计从陷阱中跳出来。为此,就必须有大规模的投资,从而使总收入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使人均收入水平的增长速度大大地超过人口增长的速度。

    海外殖民,技术提高。

    这就是张好古未来几十年,甚至是自己死后一两百年的谋划。

    几百年后,放眼全球,几十亿的黄种人,几十亿的大明人,这个场面,想想都是美滋滋的。

    “这王立臣是个功臣!”朱由校笑了笑,看了一眼黄立极道:“黄卿家,你认为,这个王立臣该不该重赏?”

    黄立极呆了呆,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