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30章 京津驰道,成!! 天下轰动!

    第0730章 京津驰道,成!! 天下轰动! (第2/3页)

想说一句能维持大明千秋万代的是君圣臣贤,新法不变,只要百姓还能活得下去,新法还在继续推行继续变革,大明就是一团活水可以长治久安。而若是出了个昏君,朝堂上满是贪腐之臣,新法变旧法,百姓生活困难民不聊生,莫说有驰道,你就是有什么也白搭。

    张好古虽然没说,但朱由校却是开口了∶「大明的长治久安不能只看这驰道,大明的根基不在这里,在天下,在民心。「

    众人齐齐俯首说道「圣明无过陛下。」

    驰道的建成通车给直隶的百姓带来了许多的谈资,尤其是当天亲眼见到那一丈高两丈多长的火车头拖着十几节车厢一路疾驰模样的人,那更是大谈特谈讲的滔滔不绝,仿佛那火车真成了什么地龙一样,能托载山岳前行。

    而火车到了天津府时更得引得万人空巷,天津府的各大家族,商人,百姓乃至各地赶来的商贾们看着那火车放缓速度入站,随后一节节车厢打开将数不清的货物放下来,这一幕看的商人们是彻底红了眼,火车运载货物的数量和速度实在是太快了!

    这一来一回才多少时辰啊?

    第一辆火车抵达天津府没半个时辰,第二辆火车又开过来了,同样十几节车厢,同样是满载货物。

    这两辆火车所运载的货物堆积如山,把火车站的仓库都给堆满了。

    在京津驰道上投资了的商人和在天津府购买了商铺仓库的商人那是一个个眉开眼笑,这驰道建成,投进去的钱就开始回本了!

    商人们甚至开始盘算,如今只不过是京师和天津府之间的驰道,当后续太原府和直隶连接,天津府和济南府连接,而直隶又和大同府连接…

    那会是个什么情景?

    通过驰道将北方一座座重镇连接,形成一张覆盖大明北方的驰道网络,火车奔驰不休,日夜兼程,将数不清的货物运载到各地…

    这是什么?

    这就是金山银山,是一座挖不尽的宝藏啊!

    当天,驰道建成通车的消息就传遍了北方各地,毕竟有心人都在关注着这驰道的进程。

    而在随后的短短三天之内,驰道通车的消息更是传遍了大江南北,人们纷纷谈论着北直隶那条驰道,谈论着那能载着万斤货物日夜奔驰的火车,谈论着驰道多么赚钱。

    这几天京津驰道的运载量和利润也被一些有心人计算出来,得到那个惊人数字后,他们惊喜不已,纷纷想要加购京津驰道的股票.

    一时间,京津驰道的股票又涨了。

    而与此同时,朝廷开工的连接太原、大同和开封府的这三条已经开始施工的驰道,也引起了有心人的注意。

    一时间各方势力纷纷出手,希望能在这几条驰道上分一杯羹。

    大同府连接关外,如果能有一条驰道将关内的货物以更快的速度运往大同府,那就相当于能多赚更多的钱,这条驰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太原的煤铁更是北直隶所需的重要物资,连接太原的驰道也不用多提,至于开封府,身为河南省的中枢,中原重镇,商业发达,人口稠密,一条驰道连接必然也是获利不菲。

    这些驰道都意味着利益,意味着家族的长远发展和地位。

    但驰道不是你想参加就能参加的,如今能修驰道的只有朝廷,而朝廷修建驰道也不是每一条都要民间出资的,尤其是一些重要的驰道,更不可能轻易交给民间去投资,那直隶与大同的驰道来说,这条驰道军用性质大于商用,其主要作用乃至为了朝廷能将京师三大营的兵马以最快速度运往关外。

    实际上如今朝廷主要修建的几条驰道,都是为了稳定地方,将京师和地方重镇连接,形成一体,因此政治军事作用比商业更大。

    而民间的世家豪族则更看重其利润,商贾们渴望着投资其他驰道的机会,于是纷纷找上各自认识的官员,这些同乡或者同窗又或者有亲族联系的官员,就成了他们向上沟通的渠道。

    一时间这修建驰道的呼声是此起彼伏,大家伙全部叫着喊着要多修驰道,最好能连接大江南北所有重镇,省的当地的豪族仗着是本地人把控地利影响大家伙做生意。

    例如武汉、开封这些数省通衢,水系陆路连接,贯通南北的交通要地,地方家族对各地商人来说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坎,当地的生意想做起来也不容易。

    但如果要是修建驰道,那么赛道都不一样了,地方的士绅豪族想要再和以前一样死死守着利益不分出来那就没那么容易了。

    至于他们会不会阻挠朝廷修建驰道,天津府杨家就是个例子。

    自己倒了不提,连带内阁一位阁老都被趁机给打下去了,谁不知道驰道是当今圣上和首辅力推的,你阻挠驰道不是打皇帝和张相爷的脸么。

    因此一份份各地请求修建驰道和商人们联名请求为朝廷分忧的折子在内阁是堆积如山。

    不提内阁,朱由校的耳边都多了不少耳旁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