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49章 大明人口统计,一万万六千万人,九年义务!

    第0749章 大明人口统计,一万万六千万人,九年义务! (第2/3页)

   如此堪比三皇五帝的伟业,怎么就能没有什么象征呢?

    秦有篆,汉有隶,唐宋有楷,那陛下有什么呢?

    一瞬间想明白过来的张瑞图深刻意识到了变字的重要性:「元辅,您打算怎么变?「

    张好古看着突然严肃起来,仿佛把变字上升到什么政治任务一样的张瑞图,有些无奈的笑道:「没那么严肃,只是如今百姓识字过于困难,繁复字体不便书写。

    「所以我才有这个想法,把字体简,化一些,方便天下人去读,去认,去写。」

    张瑞图一脸严肃的点点头:「明白了,元辅请放心,此事老夫放在心上了。」

    看着张瑞图这般认真的模样,张好古也不知道自己眼下提起字体变革是对是错了,但如今不趁着这新开教育体系对那些孩童启蒙,等孩童们长大了再变,更加麻烦。

    既然如此,让张瑞图去试试看吧,不过直隶与山东二地,有试错的成本。

    张瑞图怀着严肃的心情走了,他想着张好古提出来的对字体的要求,简洁,方便书写和读认,开始召集人手,商讨对现有字体简化的事情。

    礼部的书法大佬何其多?

    从礼部,从翰林院,选取书法好的,精通行、楷、隶、草等书法的大家,然后一起讨论如何把现有字体规整统一并简洁方便天下人读认。

    「朝廷要做的,是简化一种方便天下百姓去读认写的字,一种所有人都能熟练掌握的字,如此,才能开启民智教育百姓,才能布王化与海外沐化蛮夷。「张瑞图将字体简洁的事情提高到了一个让这些书法大家都惊讶的地步。

    随后,这些书法大家也认真起来,这简化字体,说到底并不涉及他们的根本,只是简化一众能让普罗大众更方便读写的字体,也能让海外番邦更快上手的字体。

    与普罗大众相反,他们这些能写行草书法,有着一手好字的大家到时候绝对更受推崇,文化圈的事就是这样。

    更何况这件事也是诸位大家收获声望的好机会,简化字体使普罗大众都能读写认字,教化万民啊,这是青史留名的好机会啊。

    这可比写出自己的字体更能得到天下人心的认可,因此这些书法大家也是非常卖力,加上张瑞图本身也是书法大家,写的一手好字。

    于是大家在大明官方的行楷基础上,

    开始简化过程。

    这个过程时间注定不会短,不过眼下教育司的九年教育计划也只是一个计划还没开始落实,大家都有时间。

    张瑞图还抽空去向朱由校汇报了他们简化字体的一些成果,得到了「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感觉这样做是对的」的朱由校高度认可,赞扬张瑞图忠心体国,知道为朝廷分忧,并称赞张瑞图此举乃是为大明万世计,为天下万民计,可青史留名。

    这下张瑞图更开心了,他非常高兴的将朱由校对他们成果的认可告知这些礼部和翰林院的书法大家,这下大家伙也都更加努力了,这可是得到陛下认可,确认可以青史留名的大计划啊。

    张好古在知道这个事时,都有些好笑的摇了摇头:「罢了罢了,让他们去吧,于国于民有利,也省的他们闲下来在哪无病呻吟。

    能把翰林院那些整日除了忧国忧民就是忧国忧民但除了这样啥也不会的家伙整合起来做点事也是好事,起码朝廷里能清静一点。

    而九年教育制和行楷简化一事也顺道在朝会上提出来,这个由礼部教育司提出来的计划,在朝堂上没掀起什么大风浪,毕竟之前都铺垫过了,礼部提出,户部、吏部、工部附和,同时翰林院也有不少人赞同,在大多数同意,小部分中立的情况下,九年教育制与字体简化一事定下并确立以直隶和山东为试点先行推行。

    这个计划通过大明报在大明各地宣传时,引得无数百姓纷纷热议:

    「朝廷要免费让娃娃们读书识字,这是好事啊,陛下真不亏是圣人啊。

    「谁说不是呢?内阁那些相公们果然是为国为民的清臣啊,这样下来,我家那小崽子将来免费读九年书,说不定还能_上个中学,成为大学问人呢,就算上不了中学,也能去职业学院学一门手艺啊。」

    「这个计划好是好,就是啥时候才能到我们这里来啊?」

    「朝廷不是说了,眼下朝廷钱不够,先生也不够,只能先一省一省的来吗?朝廷既然说了,那将来肯定有我们的份,别忘了我们也是北方人嘞。

    「就是就是,等直隶和山东普及了,下面不就是我们了,真说起来,南边想要普及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呢!」

    「哼,那些南蛮子到现在都不愿意接受朝廷新政,他们凭什么和我们一样普及教育!」

    民间议论纷纷,正如张好古所料,普罗大众对朝廷的计划是支持的,他们最是朴实,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在大明报和大同书院,新政官吏覆盖之下,百姓们不会再受到士绅地主的蛊惑,他们可以看到朝廷的最新政策,享受到最直观的朝廷政策所带来的好处。

    而教育,正是百姓最渴望的。

    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