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 五年平辽

    第二百零九章 五年平辽 (第1/3页)

    “金州官员的奏疏,诸卿如何看。”

    文华殿。

    太上皇皮枯瘦骨,却目光炯炯有神,看向内阁的阁老们,不光是阁老,还有其余的重臣。

    大周承袭大明,天下卫规制于五军都督府,五府都督府的督都,都有权贵充任。

    太上皇虽然不顾大局,但是有睿智。

    早年勤政过些年,以五军都督府文官大司马负责具体事宜,导致勋贵武将都督,佥事如今成为了虚职。

    如果能一直保持下去,也能是位明主。

    可惜。

    皇帝当的时间长了,大多数都不好。

    有的国家底子厚,还能经得起糙,大周全盘接了大明,又没有大的改革。

    刘一儒,璠皓都没有出声。

    以他们对太上皇的了解,当然知道这是何意。

    朝廷连金州兵饷都无力供应,如何会同意接济辽民,陕西民乱四起,不也照样无视么。

    金州官员如何会不懂其意,而之所以又老调重弹,无非是旧有的套路,官场的手段罢了。

    扔出重要的奏疏之前,先用大致会被否掉的奏疏探路。

    第一件事否了,第二件事就不好轻易否了。

    见众人都没有说话,太上皇无声的笑了笑。

    “否了吧,我估摸着金州的唐清安的奏疏,不日又要到,我也不用看,也直接否了吧。

    好好的武将不用心战事,倒是把你们文官的套路学到了,岂不是放弃自己的长处学自己的短处。

    他要是能把辽东为朕平了,这才是正经。”

    众臣纷纷笑起。

    果不其然。

    朝廷直接拒绝了金州官员,祈求朝廷救治辽民的奏疏,和历史一般无二。

    唐清安倒是没有着急把自己的奏疏发出去,而是看着谢友成送来的情报。

    看着谢友成带回来的蛮族的军事行动,唐清安皱起了眉头。

    他有两个熟人在沉阳里,成为了蛮族的官。

    一个是陈策,一个是白养粹。

    陈策原是辽东都司关照自己的长辈,和自己的舅舅乌进孝是老相识,承蒙他的关照,自己初期才一帆风顺。

    原来的辽东经略自杀身亡,他们辽东都司的官员,或逃或陷,不少都投降了蛮族。

    原兵备道,替自己开后门考武举的白养粹,是真心实意的投靠了蛮族。

    是个大汉奸,竟然还坑了自己一名好探子,辛亏谢友成派去当地的探子都是专线,不知其他要事,且日后找他算账。

    只有陈策,虽然在蛮族手里做官,但是源源不断的为自己送来了蛮族的情报。

    畅想中文网

    可以说。

    此人是唐清安在蛮族高层里的眼睛。

    谢友成也神色沉重。

    根据他的探知,蛮族在治下,从昌图开原开始,一路到复州,逐村逐户,不放过一处。

    清查辽民粮食,并下令屠杀“无粮之人。

    这事情要值得己方重视。

    秋收前屠杀了无粮之人,不但让蛮族境内的局势获得稳定,且秋收后能获得更多的积蓄。

    对于金州来说,则又会加剧开支。

    无粮之民必定要逃离,长途跋涉,经过蛮族关卡重城,想要轻易逃离蛮族腹地,困难重重。

    虽然如此,十个人中逃离出一二人,那数量也是了不得的,估计至少也会有数万人逃出来。

    而秋收后,有了积蓄的蛮族,且境内又获得稳定,会不会出击呢?

    谁也不敢保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