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四章 入京

    第二百五十四章 入京 (第2/3页)

源下意识的想到了这句诗。

    都说金江镇新立,年年大战,百姓困苦不堪,他所见之局面,却是一派安宁、平和之景。

    只这东沟新城,就远超过朝鲜各地。

    因为有朝鲜国主的国书,以及东江镇的检验放行文勘,因此东沟放了使者入城。

    正使,副使和东沟官员沟通,朴周源则去城里游历。

    有木屋,石屋,乃至砖屋。

    门户整齐,街术平直,两沿若引绳然,墙垣砖木筑各有,虽然不奢却新洁。

    百姓虽然不富,却也偶有说笑。

    金江镇才起几年,且连年大战,只这东沟就是如此,那更富于的金州又是如何?

    朝鲜立国数百年,民生却比不上这金江镇一偏城也。

    朴周源忽然意沮,失去了游览之意,想要回去歇息,心里却滚烫的一片。

    到了落脚处,本来他是要和人通铺而睡,他哥哥照顾他,让杂役去挤,为他安排了单间。

    朴周源习以为常,和大哥吃完饭,用杂役送来的毛巾铜盆洗漱完,躺在床上。

    突然坐起。

    “此嫉妒心也。”

    不禁感叹,自己素心澹薄,以此为荣,不想才入金江镇一偏城,所见不过百一,就如此慕羡猜妒。

    他睡不着了,披着外衣在屋子里东面而立,良久才转身。

    朝鲜国土远比金江镇大数倍十倍,而百姓数百万。

    又有数百年根基。

    可是他知道朝鲜国内是个什么情形。

    成群结队的百姓,衣不蔽体,空手沿村乞讨,皆无家产,各处徒留枯骨。

    第二日。

    他压下心里的妒忌,又看到东构城百姓的细致处。

    周视屋置,皆整伤端方,无一事苟且弥缝之法,无一物委顿杂乱之形。

    虽牛栏脉栅,莫不疏直有度。柴堆奠痔,亦皆精丽如画。

    又有东沟城里的饮水井,用磨石覆盖,穿其两傍,劣容没器,所以防人堕溺,且障尘土。

    又水性本阴,故使蔽阳养活水也。

    井盖上设辘护,下垂双埂,结柳为桊,其形如狐而深,一上一下,终日没不劳人力。

    朝鲜国内却没有这种,唯独汉城大户之家是此做派,原来是学习上国。

    可惜却没有推广百姓家中,不过他又想到两班勋臣的做派,如何会费这般力气,因此越发的感叹。

    就连取水的百姓的做法,也令他大为惊奇。

    无他。

    扁担矣。

    这做法就令他满眼震惊了。

    汉城大户之家虽然有这井,却也没这等便法。

    朝鲜百姓多用器物取水后背在身上,不光容易打湿衣物,而且在窄路隙巷中要小心躲避,更费力气。

    一条扁担,就让两班勋贵之后的朴周源大开眼界。

    上国。

    就是这般的气象。

    人们皆以为上国是因为人多,面积大,因此被成为上国,靠武力传播文化。

    可是先进的文化,是自发自上而下,被落后文化所汲取学习的。

    上国哪怕是民间的百态,也是朝鲜这等国家羡慕的对象。

    一条扁担。

    在上国百姓中,乃是寻常之物。

    如果哪个人对上国百姓说,此物乃大利,那名百姓估计得笑的喘不过气来。

    可是真切的是。

    在朝鲜贵族子弟中,扁担的确是令人振奋之物,值得学习之法。

    使团终于离开了东沟。

    然后菩萨庙,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