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八章 我为辽东王

    第二百六十八章 我为辽东王 (第1/3页)

    对于将军放弃上策,选择下策。

    贾鉴仍然不满。

    对于下属的不认同,唐清安并没有因此而生气,选择的是耐性的说服对方。

    如果对每位有不同意见的下属,就弃之不用,那他很快就会无人可用。

    而这些能有不同意见的人,至少都是用了心思的,才能有自己的想法。

    贾鉴虽然不认可将军,却内心实则对将军敬佩至极。

    前番将军召集数千队长大练兵。

    他本不是军中之人,也极有分寸,绝对不会和文官,更和武官中有牵扯。

    因此。

    贾鉴在金江镇,可以说是一名独属臣。

    不过那天将军特意让他去看。

    他看到了。

    那一晚。

    将军没有去参加军中的晚宴。

    因为很多队长,已经到了要割血明志报恩的激烈行径。

    “这就是我,为何不愿意在蛮族未灭前,就带领辽军去霍乱国内的原因。”

    将军是对他这么说道。

    他笑而不语。

    他看到的是将军这番出人意料的手段,收拢了数千队长之军心。

    这数千队长之心在将军。

    那么将军就稳固如山,谁也无法动摇他的地位。

    每个人的环境不一样,认知也不一样。

    唐清安无法把自己的认知灌输于人。

    能改变人的认知。

    古往今来只有一个人办到了。

    他虽懂,却办不到。

    贾鉴负责机密事务,他必须明白自己的心意,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处置各种事宜。

    《骗了康熙》

    所以唐清安这段日子来,经常召他来剥析志向。

    民心所向,军心所指,无坚不摧!

    人们常以为辽东无法成事,其实大为错误。

    辽民但凡能吃上一口热乎的,生出丁点力气,不可计数的人不顾性命的杀蛮。

    辽东各地同样不可计数的义民。

    不过这些义民,没有留在史书中,只留在了寥寥数言的杂记里。

    这些手无寸铁,没有补给也没有粮食的义民,逃散在各地无法形成呼应。

    很多的义民在长白山脉里决不投降,蛮族哪怕十倍十数倍围子,也无可奈何。

    这无数处的义民,靠着拳头让蛮族无法摧毁,最后却因为粮食而大量的饿死。

    大周朝廷但凡能支援。

    只靠着这些义民就能让蛮族败退。

    只要谁能带来粮食,谁能为他们提供武器,这些人不但没有野心会和人争权夺利。

    反而会变成这个人手中最锋利的武器。

    辽军。

    唐清安从来都是避免这个称谓。

    在他心目中,金江军绝对不是辽军。

    未来必定是以救世主之态,来站在全国百姓面前,而不是武夫作乱,以武得国。

    这。

    ……

    对不起数百万信任他,把命交给他的辽民。

    将军的确不是武夫。

    是具有大格局之伟才!

    贾鉴心服口服。

    可是将军有些太过仁义了。

    “任何事过犹不及,将军如此仁义,朝廷会领情吗?”

    “我没有指望朝廷领情。”

    唐清安知道贾鉴在担忧什么。

    狡兔死走狗烹。

    只要读过书的人,都知道这个道理,很多人到了这一步,都会开始防备。

    金江镇需要防备朝廷。

    因为朝廷在对付金江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