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二章 大退军

    第二百八十二章 大退军 (第2/3页)

原本的守军,还有李如靖等人带来的援军,以及唐清安的亲卫营,加上彭大海三千兵。

    也才堪堪一万兵。

    唐清安很满意郑刚。

    此人的确灵敏,能预料到自己最担忧之事,寸步不离自己,虽然没有明言,可见他的谨慎。

    “有郑刚在,我不惧皇台吉亲来。”

    面对彭大海等人的请求,请将军退至海州,他们已经得知皇台吉,亲领大军而来。

    营口才万兵,而皇台吉至少十万兵。

    如果得知将军在此地,绝对会不顾一切的围困营口。

    唐清安看到士气高昂,不愿轻退,以免影响士气,自己要么不来,既然来了。

    哪里有主帅先退避的道理。

    他是这般想的,可众人都不认同。

    乃至郑刚都苦口婆心的劝戒将军,都忍不住直接说道。

    “将军不在营口,我有信心守住营口,将军在此,我反而没有信心守住营口。”

    把道理讲述了一遍。

    得知将军不愿意退,连李如靖都赶来劝告自己的义父。

    见人心如此,唐清安才无奈,跟随彭大海回了复州。

    “将军,以后万勿如此行事,考虑太过不周。”

    回到了复州后,彭大海单独请见将军,私下告戒将军的行为,太过鲁莽。

    想到将军身边只有几十人,且身赴前线,彭大海就后怕不已。

    战场上形势千变万化,如果碰到袭扰的蛮兵,有个万一的话,金江镇未来不可预料。

    将军长子才三岁。

    唐清安点点头,认可了彭大海的话。

    这等行险事图谋大利,的确不是他应该多尝试的。

    试过一次尝到了甜头,很难控制不继续赌下去。

    历史上的张献忠。

    与金兵对持,巡逻前线,起大雾不能见,被同样穿雾巡逻的金兵碰到,一箭射死。

    此人行事当不得人主,可众多手下还是能征善战之辈,死的如此窝囊却是令人意想不到。

    所以唐清安领几十人赶赴前线营口,的确有众多不可预知的危险。

    山海关封锁,不放一人进关。

    在宁远的不只是李胜虎和金江兵,还有他的舅舅一家人。

    于公于私他都不愿意宁远落入蛮族之手。

    同样更加忧虑,朝廷因为辽西的全陷,彻底放弃辽东,全力固守山海关,此等形势对金江镇不利。

    朝廷在辽西有军队,也是金江镇对朝廷的抓手。

    多种原因导致了他冒险之举。

    将军退去了复州,营口的士兵们,在队长们的教导下,没有因此士气滑落。

    “将军就在我们的后方,看着我们杀敌!”

    “将军的安全,就靠我们守护了。”

    “蛮族大军将至,怕不怕?怕不怕?可将军都来了。”

    众队长对士兵们纷纷如此说道。

    营口,梁房口关,平山,耀州驿,孛罗埚,汤池堡等各处的守军,皆士气饱满。

    此地无战事。

    最为鲁莽,心中只有杀敌的阿济格,龟缩于海州。

    极为年轻的多铎还不服气,觉得不应该如此畏战,杜度和阿济格都懒得理他。

    “大汗回来了。”

    海州的蛮兵看到了旗帜。

    天边漫出来的一道黑线,并无数的前锋部队,已经抵达了海州,而一眼望不到头的大军。

    彷佛永远流之不竭,缓缓的进入海州城。

    当皇台吉进入海州时,还有不可计数的蛮族大军一队队经过城门。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