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八章 还名器于朝廷

    第二百九十八章 还名器于朝廷 (第2/3页)

百万。

    蛮族人人皆兵,又有蒙古盟友,以逸待劳等待金江镇的攻打,蛮族的胜面并不小。”

    “那平辽侯为何如此选择呢?”

    听完平辽侯的话,忠顺王也是这么认为的。

    金江镇虽然发展了起来,可还没有到必胜蛮族的地步,作为攻方,金江镇的实力有些不够看。

    所以他越发不懂唐清安的选择。

    哪怕他的选择,对朝廷是有利的,可忠顺王还是不敢下决定,所以要来金江镇看看。

    不定发现他疏忽的方面,不至于做出错误的决定。

    “因为金江镇上下都对蛮族有血仇,这是复仇之战,不论其他。”

    忠顺王对这个回答并不满意。

    单个的个体可能会热血上头,被仇恨冲昏了头脑,可是以金江镇的势力。

    就算下面的人报仇心切,上面的人也会考虑长远的局势。

    唐清安不在乎忠顺王如何想。

    朝廷没有精兵,不能掌握主动权,这就是朝廷最无奈的地方。

    大周的确可以依托九边,乃至边府,不可计数的兵堡,城池,以及乡野大户的堡寨。

    守卫这些的卫所兵,民兵,乡兵,就能让敌人的野战军陷入困顿,每打下一个城池,则失去一分力量。

    但是大周无力主动解决敌人,这就是目前大周的硬伤。

    大周只能被动的应对。

    无论是蛮族和金江镇如何决定,大周没有任何反制手段,他的反击手段唯有修堡修城。

    山海关是大周的屏障,可是绕过山海关呢。

    忠顺王放弃锦州军,就说明大周已经认清了现实,这些年想要恢复野战军。

    花了无数的人力,无力,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

    而忠顺王到金州。

    已经说明朝廷倾向于自己的决定。

    大周朝廷用尽方法打探金江镇,而金江镇对朝廷的事无巨细都看得一清二楚。

    “金江镇十三万精兵,朝鲜五万兵,朝廷必须要支援五万兵,二十三万兵出击蛮族。

    不管是胜败,金江镇都将元气大伤。

    败,则金江镇必须依赖朝廷。

    胜,则金江镇也损兵折将,而且蛮族身后还有广阔的草原以及奴儿干司可退。

    就算金江镇胜利了,也还需要花更多的精力去追击蛮族。”

    唐清安说道。

    平辽侯的确实诚。

    忠顺王没有反驳的地方。

    对于金江镇和蛮族的决战,朝廷官员都多次讨论,知兵的官员,最后也是商讨出了这个局面。

    “平辽侯所求何?”

    这就是忠顺王看不懂的地方。

    平辽侯的选择,在他看来,对金江镇是最下策。

    “封侯非我意,但愿风波平!”

    唐清安轻轻吐道。

    忠顺王被狠狠的震了一把,满脸的惊讶。

    如果是旁的人说起来,忠顺王会下意识的认为此人必定是大大的忠臣良将。

    可是平辽侯的话,忠顺王不敢全信。

    此人。

    ……

    要么大忠,要么大奸。

    良久。

    忠顺王缓过气来,终于继续询问。

    “朝廷如何确定金江镇,明年真的会向蛮族决战,而不是骗取朝廷的物资。”

    朝鲜兵不用管。

    金江镇和朝廷援兵,合计十余万,光粮饷兵饷行粮就是海量的物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