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章 婚事

    第三百七十章 婚事 (第1/3页)

    探春从小就是在逆境中成长,经历过一次又一次的挑战,面色自如丝毫没有变化。

    贾母插话了。

    王家的心思,贾母清楚的很。

    不过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心思,她还能不让别人生出心思不成吗,哪怕她被人叫做老祖宗,也没这份本事。

    贾母突然出声,命人将戏暂歇歇。

    “小孩子们可怜见的,也给她们些滚汤滚菜的吃了再唱。”又命将各色果子元宵等物拿些与她们吃去。

    院子中的老爷们,也趁着安静,开始畅谈起来,一个管家匆匆到了贾政耳边。

    贾政悄悄的起身,跟随管家离去。

    有人看到了,也当做没有看到。

    陈德言在偏厅中独自喝茶,进来贾府就看到了府中的热闹和气派,不愧一门两国公的门第。

    根据他大哥送来的急信,有件紧急的事情,需要勋贵和官员同时出手。

    山东布政司的苏观,贾雨村等,都已经答应,现在就等着贾府帮忙出手。

    不久。

    仿若一夜之间,京城到处就传开了,蛮族的使者要停战。

    “不可能。”

    有人不信。

    蛮族割据了奴儿干司不提,还占据着辽东大片的土地,如何就能这么轻易的停战。

    更有这些年,多少人牺牲在辽东,国内军士加上百姓,伤亡高达数十万。

    在辽人守辽土之前,山东就有大量的军户,服役在辽东,多少家有亲人死在了蛮族的手中。

    浙江,四川同样也各有数千户百姓,有亲人牺牲在辽东。

    还有为了对付蛮族,国内征收了不可计数的物资,百姓深受其苦,如果真要是放弃奴儿干司和那些土地。

    那这些年消耗的物资,军户的牺牲,百姓的困苦,岂不是看上去荒谬至极。

    “除非蛮族让出所有的故地,才能接受和蛮族的和谈。”

    贾雨村以听闻京城谣言,上奏疏询问朝廷是否有此事,并郑重的告诫朝廷。

    这道奏疏,完全是不可能的。

    蛮族放弃大周故地,难道重新缩回原来的赫图阿拉城吗,其余不提,只这一地,如何养活征服的这么多人口。

    不光是辽东都司,山东,金陵各地,甚至广东的官员,都开始上疏,辩论此事。

    短短月余,就形成了一股风潮。

    而陆仲恒,慢吞吞的才到山海关,就被朝廷紧紧召了回去,先等此事商议妥。

    民心难违。

    哪怕是门生故旧遍布朝纲的刘一儒,也不敢出面承担此事,何况是促成此事,担上奸臣之名。

    面对京城百姓群情激奋,朝廷终于清楚的发文,此事乃无稽之谈,纯属谣言。

    忠顺王在辽西和蛮族使者见了数次,争吵与详谈,做出了众多的努力,终于谈妥一些细致的方面。

    例如共同钳制金江镇,蛮族如何归顺大周,如何控制互市的规模等等。

    更有大周拉拢和分裂金江镇,压制和收服金江军,万一逼的平辽侯造反,蛮族又如何出军协助大周等。

    忠顺王所有的谋划,结果等来了一场空。

    因为传言的事主就有忠顺王,甚至有御史弹劾忠顺王,认为他卖国求荣。

    徒耗无数钱粮,新复数万辽西军,不思光复旧土,却要和蛮族划疆而治。

    上对不起天恩,下对不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