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六章 晴雯的不舍

    第三百九十六章 晴雯的不舍 (第1/3页)

    “王子腾此人倒是有趣的很。”

    陈德言的书信送到金州,很快交给了平辽侯府,周吉不敢怠慢,转交给内院的执事媳妇们,然后到了唐清安手中。

    去掉了印泥,拆开了信封,读完之后,唐清安笑道。

    贾府疏远自己,王子腾却极力拉拢自己,言语中要代替贾府,帮助金江镇成为在京城说话的喉舌。

    刚从榻上起来,丫鬟们送来衣物,唐清安等了一会,也不见晴雯过来,只能叹了口气。

    府里的女人多了,成了一件麻烦的事,却偏偏让人爱不释手。

    天南地北聚到一起,容天地精华于一身的女子们,自己又是个硬不了心的。

    铁血硬汉都需要美女来配,自己本就是俗人,何必自寻苦恼。

    晴雯和他多年的情分,哪里会因为生活上的一些琐事,就会冷心对待呢。

    她的身心都交给了自己,唐清安看到晴雯的背影,情不自禁的露出笑容。

    秦可卿和自己是媒妁之言,贾探春是自己和勋贵之间的联姻,薛宝钗是王府的手段。

    香菱,莺儿都是身不由已。

    不提她们对自己的感情,出发点就是如此。

    唯独晴雯。

    是从头至尾,一心扑在自己的身上。

    不是说秦可卿等人的感情比晴雯弱,而是一开始的出发点不同,虽然感情最后也一样浓厚。

    唐清安换过便服,也没见晴雯来说话,因此主动走了过来,发现她竟然扑在桉几上练字。

    仿佛一心扑在练字一道上。

    “你能耐得下性子,可不像你平常的为人。

    感到好笑的唐清安,忍不住打趣。

    晴雯头也不回。

    “老爷不是说过,当母亲要识字,母亲识字,对后代才是最好的教育。

    我出身低微,比不得旁人,认字少,为了不让老爷鄙视,自然要多学习了不是吗。”

    “你可是学坏了。”

    唐清安笑道。

    晴雯终于放下笔,她早就腻歪,看书看得她头疼,转过身看向唐清安。

    “我怎么学坏了?我按照老爷的说法,怎么又错了?怎么做我都是错,反正都是惹人嫌弃。”

    “你可越来越凶了。”

    “我一直都凶。”

    越是生气,晴雯越是可爱。

    唐清安忍不住上前抱住,感受怀里的暖香如玉,情不自禁深吸一口气,满鼻的女人香味。

    “我说的那番话,又不是说你,你何苦生闷气。”

    晴雯嘴上厉害,却没有推开唐清安。

    “我不生气,多久你才来一回?是不是都要忘记我了,还不如当丫头呢,至少天天能见你。”

    晴雯委屈的说道。

    “当个劳什子姨娘,天天看不见你,有什么意思。”

    “你呀。”

    唐清安刮了一下晴雯的鼻子。

    此番话,也就晴雯能说出来,换做旁人都显刻意,唯独晴雯才显真情流露了。

    “都是当母亲的人了,天天还是小女儿心性。”

    “哼。”

    晴雯冷笑。

    “我是小女儿心性,那是谁让我,往秦夫人和夫人之前两头跑?怕别人委屈,反正我就合该委屈。

    我是个丫头的命,那就让我当丫头好了,还能天天见你,却偏偏是个姨娘。

    劳碌丫鬟的事,受姨娘的苦,你就是故意的。”

    当了姨娘,就要有姨娘的规矩,哪怕老爷不在乎规矩,可是家里人越来越多。

    人多了就要有规矩,因为人心不同,没有规矩就会产生混乱,更加容易引起不和。

    反而大家都按照规矩办,谁也无话可说。

    从贾府出来的晴雯,知道大家族中,规矩的重要性,是保证家族齐心的必要。

    作为姨娘,她就不能太过主动的所求将军。

    不然其他的人又会如何想,哪怕心中想,也只能被动的等,否则人人争,必定家门闹出事端。

    唐清安知道晴雯为何生气,正因为她生气的原因,唐清安才内心触动。

    其实唐清安真不在乎规矩,看重的是家和万事兴。

    偏偏他身不由已。

    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当年他需要借助太多的势力,贾府就是最重要的一方。

    没有国内勋贵们的支持,他的道路会更艰难和崎区。

    至少不会这么快就能光复辽东,救下数百万的百姓。

    晚一年。

    就有无数的百姓,消亡于蛮族的剥削之中。

    为了让贾府支持自己,借助贾府的旗号拉拢勋贵。

    他只能接受贾府的联姻,接受等等,不会影响金江镇的事务。

    所以后宅越发多了。

    身处大周这个时代,他当初势小,无法抗拒时代的形势。

    但是对于秦可卿,贾探春,薛宝钗,晴雯,香菱,莺儿众人,他是希望她们都开开心心的。

    不过女人家的事,太过复杂,他怎么管都不好,只能任由她们自己磨合了。

    所做的不过是看顾众人,避免发生不好的事,一切都要有度。

    索性。

    秦可卿做的不错,贾探春做的也很不错,薛宝钗更是不错,丝毫没有多余的举动。

    家和万事兴。

    唐晏乾,唐晏桕,唐晏楝,唐晏柊,还有秦可卿,香菱即将临盆的子女。

    唐清安有时候搞不懂。

    为何逃往的路上,刘邦能狠心抛下自己的儿子女儿。

    可能因为接受的思想不同。

    在唐清安看来。

    自己的儿子和女儿们,都是自己最心爱的人。

    正如他穿越前。

    从一个喜爱玩闹的少年,逐渐成长为辛劳工作。

    自己想要喝三块钱的可乐,会犹豫后放弃,老婆想要买衣服,痛快的付款,虽然她有工资。

    至于女儿身上的开销,那从来不会犹豫。

    老婆在乎的不是花钱,而是丈夫的宠爱,女儿更是把父亲当做自己的天。

    这才是唐清安,甘愿改变的动力源泉。

    因为幸福的家庭。

    幸福和美的家庭,能改变人,让人心向上,让浪子回头,让妻子展颜,让子女无忧无虑。

    同样。

    唐清安对自己的子女们,每个人都细心的陪伴,哪怕公务再忙,只要回到家中。

    不论多么疲劳,他都不会找借口不陪伴,更甚至鸡蛋挑骨头,拿子女出气。

    但是。

    责任是责任。

    自己既然成为了大周的勋贵,不在是当年的普通人,接受大周百姓的奉养,那么自己就当承担义务。

    哪怕如何疼爱唐晏乾,也命其三岁就离开父母身边,不是孤儿似孤儿。

    去朝鲜承担起他的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