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八章 事定

    第四百一十八章 事定 (第2/3页)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还有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等等让人震撼而激动的语言。

    让这些书社名声大震。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吴文华理解为只能让百姓顺从,不可让他们明白道理,不然只会坏事。

    犹如当初圣人讲道理,说让陕西百姓们忍受一年之苦,结果百姓们却违背了圣人的初衷。

    当然。

    吴文华贵为御史,知道有些话,私下可以说,明着不能说,否则岂不是让百姓们看清了道理。

    是会犯错的。

    现在只有他和幕僚两人,出自同一个书社,当然能畅所欲言。

    “因为重税,百姓们逃避,闯入了奴儿干司,不少人被老奴收拢,壮大了实力。

    最后蛮族祸乱辽东,露出了真面目,最后苦的是谁?

    还不是百姓!

    他们不光害了自己,还害了朝廷,多少将领官员牺牲,国家消耗了多少的人力物力。

    如今,他们不知悔改,上不懂为君分忧,下不懂为国效力,只知平辽侯。

    迟早引祸上身,最后还是害了自个。”

    吴文华最后长叹一声,满脸的忧色,一副看清事态的智者模样。

    “吴府院高见。”

    幕僚钦佩的称道,也感到了疑虑。

    “既然如此,那朝廷应该如何对待平辽侯?”

    幕僚的求知,让吴文华沉吟了起来。

    百姓是愚昧的,不懂的大道理,只看到眼前的小利。

    平辽侯小小的施恩,就能获得百信的人心,他遍观一路所见所闻,知道平辽侯如果造反,定然能糜烂辽东。

    而金江军经历了多年的战火,实在是精锐,不可小觑。

    “国家当修生养息,恰好陕西民乱已平,说明天时在我大周,只需要积蓄数年,方可腾出手对付平辽侯。

    他深受圣人恩惠,食君之禄,如果有正义之心,理当主动归京叙职。

    我在沈阳见其人,据我了解,恐怕他不是忠义之人啊。”

    “只希望平辽侯不要自误,既害了自己,又害了辽东的百姓才好。”

    吴文华很忧心。

    辽东的百姓们,实在是令他失望,缺乏教化,不懂礼教。

    而且平辽侯藏得深。

    对下拉拢了民心,对上拉拢了国内勋贵,实在是不好轻易的对付。

    这等人。

    不是大忠就是大奸。

    ~~~~~~

    沈阳。

    继续北上收复旧地的军事,交给了刘承敏。

    多尔衮组织了蛮人逃离辽东,远遁入了奴儿干司,也没有前去赫图阿拉城。

    在亦马忽山一带,失去了踪迹。

    探马们带回众多的情报,整个辽东境内,只有铁岭的济尔哈朗。

    铁岭才多少人,已经无足轻重,影响不了胜利。

    所以刘承敏带领两万大军,去解决辽东境内最后的蛮族,是顽抗还是投降,任其选择。

    战事陷入了尾端,而诸事却没有减少,甚至更多更复杂。

    唐清安让冯胜之送走了御史,并没有浪费太多的精力,在对方的身上。

    真正能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