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三章 各地援兵

    第四百六十三章 各地援兵 (第1/3页)

    元末明初,高丽北侵占据大片土地,朱棣虽然没有征伐,但也没有明确归属。

    一直到清廷,以设立界碑的形势,让朝鲜兵不血刃的完成了在图们江以南的拓疆。

    李成桂自立为王,由宗主国明朝,改高丽国号为朝鲜,朝鲜把图们江以南的地区,设立为咸镜道。

    从南至北的开拓中,先后有三个核心府城。

    分别是南部核心咸兴府,中部核心吉州府,东北部核心镜城府,目前这三个城池,一座也没被金江军占领。

    金江军手中的,只有三水城,甲山城,长津城。

    谢友成在镇江,亲自督促民夫,运送粮资军备,从镇江出发,沿着鸭绿江到图们江,最后到三水。

    奴儿干司道路未兴,四轮马车无法使用,就连普通的大车,也只能到寛旬一带。

    替换的是人力独轮车,可以在山区和狭窄的泥土路上使用,但是对人的要求也高了。

    把握不住平衡,就容易翻车。

    山道上更是危险,而且载重也不高,少则一两石,多则两三石不等。

    粮食,大豆,草料,鸡蛋……布匹,药品,箭失,马铁蹄,兵器,布甲……

    从镇江各仓中,官吏们根据清单,整理出合计一万一千石的物资。

    整齐的摆放在新仓中,将由众多的四轮货车,运送到目的地长奠堡。

    从镇江征集的五千名民夫,以及制作的三千余辆独轮推车,装载了各类物资,连绵不断的沿图们江北上。

    队伍才出发没多久。

    目的地三水城,原来运送去物资的民夫,带上空车开始返途,整个三水城,已经堆积了三四万石的物资。

    漫长的补给线,也是两万东征军的生命线,不容丝毫马虎。沿道按路程修葺的棚区,提供民夫们歇息和住宿。

    就算如此周全,一路的翻山越岭,精疲力尽,仍有民夫累倒,也出现了死亡数。

    五千草原骑手,从沉阳到镇江,沿途的物资补给,皆是秦钟随军。

    镇江到三水的补给线,秦钟是负责的官员之一。

    “民力不堪负。”

    “奈何。”

    郑雒无奈的摇了摇头。

    军司和官府年余的计划,不是不周全,但总有力穷之时。

    风水轮流转。

    当年他们在辽东本土作战,物资运送虽然艰难,更苦于物资的短缺。

    如今物资充足,不惧沿途的消耗,却疲于物资的运转,不像辽东本土,修葺了条条的道路。

    秦钟原来只是在金州做吏,去年外放到沉阳做官,参与蒙古之事,今年又到镇江,参与朝鲜之事。

    一年的外放经历,让他有了更多的自信,大胆提出了他的想法。

    “朝鲜百姓多贫困,两班阶层又不可信,当拉拢朝鲜百姓。”

    “如何拉拢?”

    郑雒问道。

    “以粮食为诱饵,招募朝鲜百姓为我们运送粮食,即可减轻三水城的力量,又能加强我们的民力,一举两得。”

    秦钟笑道。

    辽河套的把他伴就是如此。

    草原上牧民生活困苦,金江镇只需要提供食物,就能吸引无数的牧民南下。

    五千草原骑手,其中一半出自把他伴。即减轻了沉阳的防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