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二章 离开金州

    第四百七十二章 离开金州 (第2/3页)

  “此人必定是杀过不少人的。”

    从陕西回来金州的桂勇,观察新进来的武官身上的做派,暗自揣摩对方的来历。

    金州附近有几处军营,合计三万余老兵。

    但是桂勇知道,这三万余老兵,主要的作用并不是拱卫金州,而是给老兵们修生养息。

    该成家的成家,该看看老婆孩子的,该孝顺父母的云云。

    打了近十年仗,从弱到强,从游击战到军团战,到攻城战,补充又补充,还是只剩下九万余的老兵。

    太需要修整的时间了,整个金州上下,都不希望耗尽这批老兵。

    当今世界上最大规模,最激烈的长期的战争中,活下来的老兵们,是任何手段也训练不出来的精锐。

    是金州最宝贵的财富,是金州最强大的奠基石,是金州不惧任何挑战的底气。

    三年的时间,全军轮换修整,把老兵们的种子留下来,烙印在金江军中。

    一代一代接替,保证金江军的战斗力,不会因为老兵的退伍而断层,是目前金州最大的战略。

    而辽东北方,南方,海外。

    处处需要军队。

    有才能的年轻军中子弟,不会呆在金州荒废时光,更不会错过成长的机遇。

    那此人应该是葛世峰,军中年轻一辈的翘楚,传言中的五虎将之一。

    一眼。

    桂勇判断出来了对方的来历。

    “此人应该是负责机密事物的人,应该是国内回来的。”

    桂勇的坐姿端正,更像是军中的人,但是和金州的军人仍然有些不同。

    有股散漫的气息,这是军中不允许的。

    哪怕意气焕发的李如靖,也是老老实实的不敢散漫。

    葛世峰眼睛看着门口,暗暗的判断道。

    两人的余光,不约而同的看向另外一名陌生人。

    “葛世峰把总,请跟我出来。”

    离开没多久的文书,又重新走了回来,向葛世峰说道。

    将军要见他。

    “看来他的事情,比自己的要重要。”

    桂勇想到。

    辽西的骑兵到了陕西剿寇,立下了大功,获得了皇帝的欣喜,继续又抽调了辽西骑兵入关,准备彻底歼灭义军。

    几只势力大的农民军,先后被打败击溃,不少名气大的义军首领战死。

    例如义军中,名气极大的号称闯王的边军出身的首领。

    陕西的义军陷入了绝境,只剩下窜入山西,河南的义军小部。

    以目前的形势判断,义军的势力,还是远远无法动摇朝廷的,如果没有意外,义军很快就会被朝廷剿灭。

    桂勇想不到,还有什么事情,比这件事更重要。

    朝廷消灭了义军,国内恢复了太平,那么接下来就轮到辽东。

    因祸得福。

    通过这场战事,朝廷获得了十馀万经历过战火,得到了编整的老兵,如果投向辽东,就会打乱金州的部署。

    朝廷能腾出十馀万军队对付辽东,因为朝廷在九边和南方,仍然还有数十万的军队。

    数十万卫所兵野战不行,但是守城和维持地方却够用。

    金州不行。

    随着金州的地盘大了。

    草原方向,朝鲜方向,奴儿干司方向,海外方向,都需要军队维持,已经是把军力发挥到了极处。

    剩下能调动的,只有金州附近,本该用来修生养息一年,然后轮换的三万老兵。

    国内勋贵对金州的支持,随着义军的消亡,也逐渐减小,甚至开始断绝往来。

    形势并不客观。

    除非将军放弃新的开拓,撤回外面的军队,全力固守辽东,才能应对接下来,朝廷的威胁。

    随着葛世峰的离开,桂勇陷入了沉思,忧虑金州目前的战略,如果不做调整,恐怕会陷入困顿。

    ……

    “报告。”

    “进来。”

    葛世峰进门后,看到在案几上写字的将军。

    将军身后是一面墙,整面墙挂着一副巨大的舆图。

    由海外汉人,王丰素,外国的传教士,以及金州内部人员,共同绘制的世界地图。

    “你先找个位置坐,我把这封信写完。”

    唐清安没有抬头,语气温和的说道。

    “是,将军。”

    葛世峰安静的坐到一边,挺胸抬头目视前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