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六章 南镇

    第四百七十六章 南镇 (第1/3页)

    奴儿干司。

    先是铁岭的金江军,派了各路探哨寻找多尔衮的踪迹,后来突然传出赫图阿拉城归顺金州的消息。

    躲在亦马忽山卫的多尔衮,不敢停留,连忙带着陆陆续续逃散,剩下不到九万人口的部落,开始往更远的地方迁移。

    从小在赫图阿拉与沉阳长大的多尔衮,根本不知道,没有大周的物资,是根本无法维持的。

    连由父亲黄台吉特意为自己积蓄了的豪格,都无力支撑,何况是多尔衮。

    这并不能怨他。

    在大周国内成长的老奴,深得儒家文化的精锐,指鹿为马,黑的说成白的。

    所建立的满文老档,为了证明他的正统性,把大周在奴儿干司的统治,各卫所与大周的互动的记录,都没有记载。

    明明是靠着大周的保护,才活了下来,结果道貌岸然的指责大周的不是。

    靠着大周活命,获得大周的官职,长大后,大周对他所给予的帮助等等,只字不提。

    明明是他率兵掀起战争。

    侵略,占领,吞并,女干Yin,屠戮其他的部落,结果记载为其他部落的首领,都是如何的小人,如何的坏。

    读满文老档就跟读三国演义一样,充满了故事性,没有严肃性,毫无可信度。

    这些部落都是属于大周的卫所,老奴造反,侵占屠戮这些部落,大周能不管?

    决口不提这些部落是怎么消亡的,老奴如何在其地作恶,以及辽东数百万汉人是怎么消失的。

    颠倒黑白的本事,老奴深得精锐。

    导致了年轻的多尔衮,真以为远离大周,也能让部落维持发展,不懂什么叫先进的生产力。

    为何各地的世袭官,基本上都归顺大周呢?因为能获得先进的生产力。

    例如云南的丽江府。

    前明太祖皇帝朱元章,派去了两万军户到当地,带去了屯田,稻谷种植技术,纺织等等先进的技术。

    而丽江府因此,成为了云南北部最富庶的地方。然后丽江土知府世代忠心大明。

    丽江土知府世代的忠心,并不是畏惧这两万军户。以丽江的人口数量,数百年下来,两万军户早就被同化为当地人。

    而是大明带去了和平与更先进的技术。

    这才是符合当下时代,文明发展的模式,而不是靠着武力的强大就杀戮对方。

    不是历史上所谓的大清,蒙古人口消亡只剩下了五分之一,如果不是清朝灭亡,恐怕蒙古最后就只剩下喇嘛和台吉。

    不论是前明还是大周,都不会主动挑起其他部落之间的战争,并且采取的是只要维持和睦,就会给予土司优待。

    但是历史不会缺少野心家,总有野心家想要吞并其他的部落,大周作为朝廷,当然不会不理被侵略部落的求救。

    例如老奴。

    靠着大周的物资让部落百姓们过上了富裕的生活,觉得自己实力强大了,就开始有了野心。….

    把侵略其他的部落的行为,描述为对方的不对,所以应该被他侵略和屠戮。

    种种不提,多尔衮带着部落,越往北方迁移,逃离的人口越多,陷入了崩溃的局面。

    缺少食物,盐,布匹等等生活所需,更不提军备等物,到了牡丹江一带,他就不得不停留下脚步。

    再一次清点部落人口,只剩下了六万余人。

    「哥,界堪带着族人跑了。」

    多铎满脸痛恨的找到了多尔衮,又一次带来了坏消息。

    听到弟弟的话,多尔衮十分的失落,无力说道:「走就走吧,我们也拦不住。」

    这一回多尔衮没有再前往挽留。

    「可是。」

    多铎急了,心里充满了忧虑。

    「我就怕他把我们的行踪,传回给了辽东,引来了金江军。」

    现在的他们,没有丝毫的余力,可以抵抗金江军的攻击,只怕届时一触即溃。

    人心已经散了。

    「豪格真是傻人有傻福。」

    没有回答多铎的问题,而是牛头不对马嘴的感叹了一句。让多铎莫名其妙。

    「大哥,你病了?」

    「你才病了。」

    多尔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