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一章 王熙凤受屈

    第四百八十一章 王熙凤受屈 (第2/3页)

不缴税,不服役,才是偌大的帝国,各种隐患丛生的关键。

    想到此处,皇帝就皱起眉头。

    “皇爷亲政以来,励精图治,为振兴朝政而夙夜焦劳,但积弊已深,大臣们又不肯尽心尽力,使皇爷苦恼。

    奴婢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又恨官员们让皇爷不满,又对官员们无奈、忧虑。在这个内外交困的当口,皇爷实在不好当!”

    裘世安满脸的担忧。

    他原先伺候太上皇,能在老太监戴权的打压下熬过这些年,可见本事不一般。

    后来眼见太上皇的船要翻,立马投靠了皇帝,虽然立了功劳,却不被信任,反而受到鄙视。

    但是物是人非。

    随着皇帝对官员的失望,这名太监终于进入了皇帝的眼中。

    “朕万不得已启动太监啊。”

    他现在不信任勋贵,不信任大臣,不信任武将。

    ~~~~~~

    过了几日。

    皇帝任命总理内廷都检点太监裘世安提督正阳等九门、永定等七门及皇城四门,巡城点军。

    京营节度使原本是贾府的世袭职位,后来落入王子腾,又被王子腾让了出去。

    撵撵转转,到了定城侯之孙世袭二等男谢府手中。

    长期以来腐败成风,京营官军都诡寄糜饷——挂名领一份厚饷,甲鬻于乙,乙鬻于丙,辗转倒卖名额,因此京营的花名册全是一片虚假。

    还是太上皇当政初期的名单,在贾府手里的时候,还勉励维持了点里子。

    后来交了出去,又后来到了王子腾手中,各种原因,并没有整顿京营,因为当时勋贵被打压,谁也不敢动手。

    所以实际当差的不是市井游手好闲之徒,便是势家悍仆恶奴。

    此等流氓无赖毫无纪律可言,谢府不但不加约束,反而纵容肆掠,白昼为盗之类咄咄怪事屡见不鲜。

    裘世安抓了几处,告诉了皇帝,得到吩咐,抓了二十余人就地正法,他的权利越来越大。

    先动的勋贵。

    文臣看上去弱,实则势力强大。勋贵看上去强,实则外强中干,绣花枕头。

    最后盯上了贾府。

    贾府有个好姑爷,靠着姑爷的势,在金陵发的好大的财。贾府有有人在宫中,夏太监有人可以拿捏。

    ……

    贾政年龄大了,前些年的外放,政事上受了挫折,不再像以往那般自付。

    说来也怪。

    现在不追求官道了,反而又被派了外放。

    王夫人在贾政上任前,急忙问起宝玉的婚事,贾政一时间,也拿不定主意,找不到合适的姑娘家。

    实力高的看不上他们,低了的他们看不上。出发前,索性一股脑推给了王夫人。

    原先王夫人还想着侄女,现在侄女去了金州,也找不到合适的人家。

    早些年的时候,贾母撮合史府的姑娘史湘云,后来遇到史府老爷们的反对,加上王夫人也不乐意,此事才算作罢。

    现在贾母年龄越发高寿,见状又提起此事,被王夫人敷衍了过去。

    贾宝玉最高兴。

    没人管他。

    不是和丫鬟们厮混,就是外头与世家子弟们喝花酒。

    偶尔想起钗姐姐,林妹妹的时候,流过一阵眼泪,过后又很快被袭人劝解好。

    又一日。

    宝玉回至园中,宽衣吃茶。袭人见扇子上的扇坠儿没了,便问他往那里去了。宝玉道:“骑马的时候丢了。”

    睡觉时,袭人只见宝玉,腰里一条竹青暗花丝绢的汗巾子,便猜了八九分。

    因说道:“你有了好的系裤子,把我那条还我吧。”

    宝玉听到袭人的话,才想起那条汗巾子是袭人的。和人喝酒的时候,早就忘记此事,大方的送给人。

    现在醒悟,心里后悔,口里说不出来,只得笑道:“我赔你一条吧。”

    袭人听了,点头叹道:“我就知道又干这些事!也不该拿着我的东西给那起混账人去。也难为你,心里没个算计儿。”

    再要说上几句,又恐怕呕上他的酒来,少不得睡了,一宿无话。

    至次日天明起来,只见宝玉笑道:“夜里失了盗也不晓得,你瞧瞧裤子上。”

    袭人低头一看,只见昨日宝玉系的那条汗巾子系在自己腰里,便知是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