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六章 探春的风姿

    第五百三十六章 探春的风姿 (第1/3页)

    春天来了。

    绿色的枝叶冒头,大地恢复了生机。

    来自四面八方的目光,默默的注视平辽侯府。

    随着一声婴儿的啼哭。

    尘埃落定。

    注定影响未来的大事件。

    金江镇的强盛,朝廷的疲弱,让哪怕低调也藏不住的势头,越来越凸显。

    君权天授。

    西方的君权,是君主和宗教说了算。

    东方的君权,不具备人格意义,天的旨意,既是民意。

    平辽侯的嫡子出世。

    不论他未来什么德行,注定他长大后,就能影响金江镇的格局,例如当下,很多人都受到了影响。

    探春哭了。

    母亲死后时候,她没哭,因为人们没有看见她哭。

    而儿子的出生,她当着众人的面哭了。

    人的意志有时候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

    当一个人有强烈的欲望的时候,深入骨髓咬牙切齿的奋斗,往往他能成功,把不可思议的事情变为现实。

    婴儿的哭声响亮。

    预示着健康。

    健康才不容易夭折。

    探春不懂基因,她知道自己的隐忍没有被老天辜负,于是她越发的虔诚。

    无数的钱财,被她命人送去道观佛堂,就连教堂也没有漏掉。

    不要怪她。

    作为一名母亲,她希望所有的神仙都能保佑自己的儿子。

    一种神奇的感情,出现在了探春的身上。

    突然间。

    让儿子报仇的心思渐淡,更多是盼望儿子顺利长大。

    这是唐清安第七个孩子。

    第六个孩子是与蒙古公主所生,月余前,年关时节,旧年诞下的一子。

    嫡子嫡母。

    贾探春的地位不可动摇。

    司礼监大太监与六科给事中,代表皇帝祝贺平辽侯。

    东安郡王府,南安郡王府,西平郡王府,北静郡王府,忠顺王府……

    宁国公府,荣国公府,镇国公府,理国公府,齐国公府,治国公府,修国公府。

    保龄侯府,忠靖侯府,平原侯府,定城侯府,襄阳侯府,景田侯府,锦乡侯府,神武将军府,粤海将军府……

    内阁,山东布政司,户部尚书张琪,知府贾雨村,应天府知府张如圭,通判傅试。

    就连远在四川边界的程之信,也不忘派人千里迢迢送上大礼。

    这是来自国内的。

    海外数十家商行,以三大商行为首,为嫡公子送上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宝物。

    自鸣钟,音乐盒,怪异的镜子,清晰可见的穿衣镜,精致的短铳,异国的书籍,雕塑,工本,名画,金器等。

    国内的商人同样搜刮各种珠宝。

    唐清安不是神。

    是人就会犯错。

    前些年的时候,他提出禁止金江镇之间的送礼习气,但也只维持了一段时间。

    哪怕是他也很难违背人心。

    一步松,步步松,这条禁令被终止。

    各衙门,海外司,四大镇都送上了贺礼。

    有官面的,有私人的。

    用了整整三十间的房子,才把所有的礼品装下。

    嫡子的出世,意义是不同的。

    哪怕是唐清安的整寿也不能相比。

    这是世俗的力量。

    无论金州怎样,人们的心中,还是默认嫡子的世俗观念。

    既然如此。

    那嫡长子就会是未来的金州之主。

    起码。

    现在绝大部分人,都如此的认为,天经地义的想法。

    用三十间屋子才装满礼物。

    已经不单纯的是礼物。

    是民心。

    传统力量的人心所向。

    君权天授。

    按照中国的规矩,君主要代表民意,众望所归。

    唐清安作为一手创建金江镇的开拓者,他有底气用武力打破规矩。

    但是这种力量不能轻动。

    犹如后世。

    人们希望国家强盛,百姓富裕。

    那么违背人们的这种意愿,任谁也会失去民心。

    嫡长制在人们的心中,代表了国家的安宁。

    哪怕是唐清安。

    也不得不私下承认。

    刚出生的第七个孩子,天然的具备与他对抗的实力,哪怕实力很弱小。

    但随着这孩子年龄,聚拢在他身边的无形的实力,会随着他的长大而茁壮强大。

    这个道理,是他刚琢磨出来的。

    刚认清的问题,他不得不重视。

    该如何教育老七。

    意义太重大,连他也感到了巨大的压力,哪怕孩子才刚出生而已。

    第四镇的捷报,都被嫡长子的出世所压下,悄无声息,没人过多的关注。

    人们纷纷为嫡公子送上祝福。

    各种亲笔的问候,书信,公文堆积的犹如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