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章 谋划辽西

    第五百四十章 谋划辽西 (第3/3页)

江军虽然只有十万,却需要动用数十万的民夫,维持大军的补给。

    而且金江镇各地的官仓,几年来的积蓄,无数的物资钱粮兵甲,源源不断送入金州。

    为了这些准备,金江镇忍耐了几年。

    同样。

    也是因为这些原因。

    朱元璋北伐,顺应天命,离开中原数百年的北方,只要打败了元军,就能轻易的重归汉政权,天下重新一统,没有什么叛乱。

    不等众人开口,贾鉴主动提出想法。

    “北镇军有万余人,值得拉拢,也有把握拉拢过来。”

    “辽西军还有三万余人,更值得拉拢,但是成算不高。”

    “因此我有三策。”

    “上策为拉拢两军,为我使用,如虎添翼,可从山海关入入关,占据地利。”

    “中策辽西军拒绝,北镇军同意,就以北镇军稳住辽西军,从登莱入中原。”

    “下策,两军皆拒,那我军只能强攻辽西,一路打过去,哪怕不能拿下山海关,也要让对方不敢骚扰辽东。”

    “那皇上南迁之事?”

    谢有成担忧道。

    “让水师入黄河。”

    贾鉴支持了谢有成最开始的提议。

    投桃报李。

    谢有成认可了贾鉴的计策。

    见众人达成了一致,唐清安终于一锤定音。

    “告诉朱秀,十万金江军交给他。”

    刘承敏有开拓草原之功,武震孟有收复奴儿干,开拓朝鲜之功,彭大海有收复琉球,征服日本之功。

    几人的威信威望一时无两,因此唐清安决定把前期的战事交给朱秀统帅。

    即是对朱秀才能的信任,也是弥补他几年来,甘愿默默无闻的补偿。

    和多年前的十万大军不同。

    以前的金江军,根基是游击区出来的队长为基石。

    现在的金江军,一部分是原来的队长,还有一部分,是在金江军从军多年,大量提拔起来的军校生为队长。

    多年前,唐清安还需要花费大量的心思,拉拢军队军心,维护自身的威望。

    那么现在,唐清安已经可以稳坐后方,居中调度,把精力投入更多的事情。

    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才是万无一失的。

    流民军一路走来,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但是朱秀。

    同样是十几年来,从数百万辽民中走出来的将帅。

    是非东海堡系将领出身的军中第一人。

    把十万大军的指挥权交给朱秀,唐清安心中妥当,不会担忧有战败的风险。

    如果前线在朱秀的指挥下,金江军还能战败。

    唐清安不认为自己能改变形势。

    众人没有反驳。

    十万大军的指挥权虽然归于朱秀,但是不代表朱秀说的算。

    “告诉刘承敏,让他和你一起拜访北镇。”

    刘承敏的妻子,是锦乡侯府家的小姐。

    有他出面,就是对锦乡侯府最大的保障。

    什么空头承诺,都比不上刘承敏。

    他是平辽侯的结拜义弟,金江军第一节制使,这要是还不能说服锦乡侯府,金江镇也没有更好的条件了。

    “我写几封亲笔信给刘英,赵雍二人,是他们重新面对现实的时候了。”

    当年,忠顺王还未抵达辽西。

    辽西军人心惶惶,不少的将领私下联系金江镇,准备投靠金江镇。

    忠顺王抵达辽西没几个月,就稳定了人心。

    众人与金江镇的联系,逐渐的中断,可见忠顺王的才能,只可惜。

    唐清安摇了摇头。

    “让他们二人看清楚形势,不要自误,我也算是半个辽西人,算的上是老乡,值得信任,不会亏待他们。”

    将军虽然不是辽东人,但是从辽东发家。

    最开始就是辽西东海堡的百户。

    所以将军说自己算半个辽西人,也没有什么错,站得住脚。

    辽人守辽土之前。

    在辽东服役的营军,大多数来自于内地的精兵。

    而辽金元时。

    辽东的汉人早已屠戮光。

    现在辽东的汉人,都是前明开始从关内移居此地。

    论祖上的根源,不少人家还保留了家谱,有迹可循。

    真要是攀关系,谁也能绕个弯攀起来。

    唐清安就算没来过辽西任职,从父族也可以攀起。

    犹如历史上的毛文龙。

    祖籍山西,现籍浙江,长大后投靠搬迁至沈阳的伯父,从而在辽东落军籍担任军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