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四章 三十三营

    第五百四十四章 三十三营 (第1/3页)

    擒贼先擒王。

    军司收集河南的形势,做出针对的战略计划,做出一主一偏的计划。

    先在登州,莱州两地站稳脚跟,让后续主力抵达海对岸,然后直接大军突进,一战而绝之。

    「三十三营主力营,其中十营骑兵营,两营炮兵营,三营车兵营,三营新军营,十五营正兵营。」

    骑兵营为两千,正营营为三千。

    新军营不是指新兵,而是全军使用自生火铳,配备铳刀,轻型轮式火炮的新式装备营地。

    车兵营主要用作掩护和保护炮兵营。

    大兵团作战,军司数个月来,忙碌不停,日夜不歇,终于完成了大军的整合。

    「周德兴带领一营,已经驻扎在龙山,控制了蓬莱县,两边的黄县和福山没有可以威胁我方的兵力。」

    「最大的阻碍,是撤退到莱西,与登州境内莱山互为犄角的吴兆元和周出元二部。」

    各部之间配合,军司归纳总结,对内地的形势,谢有成了如指掌。

    见将军没有异议,谢有成继续说道。

    「北镇抽调五千兵,山海关抽调一万兵,并排除一营骑兵营,合计一万七千兵,出山海关控制京城,协助主力作战。」

    「刘英有没有问题?」

    唐清安提醒道。

    国内的将领们开始拥兵自重,观望天势,野心越来越大,刘英坐拥上万精兵,不可能没有野心。

    借着金江镇的名头,消灭了辽西军另外的军头赵雍,可以说只手遮天。

    对此。

    贾鉴早有防备,也幸亏他的提前布置,没有让辽西军完全落入他的手中。

    分裂的辽西军,给了金江镇可趁之机。

    「他杀了赵雍,有李长松作证,名声已坏,又有我们的拉拢,除了他自己的亲信,大部分的辽西将领,选择投靠我方。」

    谢有成满脸自信。

    金江镇和辽西千丝万缕的关系。

    不少的将领,本就是辽西出身,明眼人谁不知道金江镇的强大?既然下注,肯定下最有把握的。

    如果不是贾鉴的出招,任由刘英控制了辽西军,还真不好操作。

    不过金江镇人才济济,贾鉴就是代表人物。

    随便几招下来,就分化瓦解了辽西军。

    提前把威胁的苗头掐死。

    大势已去。

    刘英指挥不动辽西军,只能任由金江镇发号施令,不敢有丝毫的反对,免得引来杀身之祸。

    「不能让刘英留在山海关。」

    唐清安说道。

    谢有成点点头。

    「此次他也会跟随大军出关,留在山海关的,是倾向金江镇的将领,还是广宁右屯卫的人。」

    听到谢有成说道名字,唐清安愣了愣。

    此人倒是有印象。

    在东海堡当百户的时候,与对方见过两三面,算是点头之交,没想到他还熬出头了。

    虽然入关的计划重之又重。

    但是涉及方方面面,唐清安不可能事必躬亲,当然是知人善用,由下面的人独当一面。

    还有第四镇的事,虽然嘴上说顾不上,又如何可能不关心,同样也分散了很多的精力。

    日本的内战,说起来也两年多的时光。

    形势和历史早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唐清安没有了依据,最后会走到哪一步,他也看不清未来。

    慎之又慎,不敢行错半步。

    第四镇已经控制了半个九州国,和义军达成了妥协,共同应对反攻回来的大名军队。

    前年九州***队北上日本本土,现在分裂两部。

    一部主力回击九州国,一部少数加入德川忠长,共同防御幕府大军。

    第四镇在日本本土的偏师,在幕府大军的后方,参考了将军当年的以海制蛮之策。

    幕府大军主力来袭之时,则撤回海上,离开后,则重返千叶半岛。

    千叶半岛。

    年余来惨遭军祸不断,民不聊生,十不存一,遍地狼藉,地区破坏殆尽。

    大量的日本民妇跑到第四镇偏师驻地求收留,赶都赶不走,只能任由其在营地外搭建棚户区。

    重回战国的日本。

    国内的兵力,破天荒的超过了两三百万,不但对农业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也让各地大名的实力越来越强。

    加上这些年的天灾。

    后果就是日本人口急速下滑。

    很多地方已经无人烟。

    仿佛一个失控的火山,破坏力惊人,对外同样也是巨大的威胁。

    只凭第四镇还剩八万的兵力,还真不够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