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四章 三十三营

    第五百四十四章 三十三营 (第2/3页)

    本来兵员就复杂,且是新军,战斗力虽超过了日本普通大名的实力,却比不上幕府大军。

    而且普通大名搜刮领地人口,手里足轻扩充到上万甚至数万,随便几个大名,合起来兵力就超过了第四镇。

    日本可是有几百个大名,虽然经历江户幕府三代的撤裁,仍然还有两百余位大名。

    日本的形势,唐清安已经彻底无可奈何,没有了控制的招数。

    第四镇。

    已经是唯一的手段。

    孤悬海外,唐清安顾不上。

    眼前国内的事,已经牵扯了他全部的精力。

    「你们的计划我看了,立足流民军与我军的差别,认为流民军根基不稳,直接突袭贼王。」

    唐清安看向谢有成,还有身边的朱秀。

    「计划很好,只要打败贼王,河南各地必然反叛,让流民军四分五裂,落入战略上的被动。」

    「但是。」

    唐清安提醒他们。

    「你们可别小看了那个新王,他手里的精锐士兵,敢战程度可能不弱于我们金江军。」

    金江军的前身,根基是从游击区,经历多年的战火成长起来的。

    然后由军学堂的毕业生逐年的补充。

    变成了一支高文化水平,又具备实战经验的军队。

    新王所在的流民军,文化水平可能不如金江军,但是实战经验,还真不比金江军差。

    历史上的流民头子李自成,是犯了战略上的错误,给了对手可趁之机。

    如果他集结手里的精锐,带领主力抵达山海关,鹿死谁手还真不一定。

    那时候的李自成,可只带了少部分的老军,更多的是新加入的杂牌军。

    仍然把大明最精锐的关宁军打败,却又被后面突袭的后金军打败。

    后不后悔?

    李自成当然后悔。

    他战败的时候,自己手里的老军主力,被他派去河南湖广各地,与其他流民军抢地盘。

    后面几年他太顺利了,等入了京城,控制不了贪心,想全要。

    既想要拿地盘,又想要一战而决关宁军。

    狮子搏兔亦用全力。

    犯了大忌。

    以史为鉴。

    唐清安可不敢赌现在的新王会犯李自成的错误。

    十万金江军。

    可是金江镇十余年来的成果。

    长驱直入,一举击溃新王,可得全功。

    但要是遇挫,形势可就危险了。

    而军司的战略又太过诱惑。

    只要击败了新王。

    那么留给金江军的,就是整片空白的华东地区。

    其余的流民军失去中枢,威胁不了完整的金江军,要么归顺,要么被消灭。

    而且流民军中,目前很多本身就是地方乡民民兵,或者边军摇身一变的。

    能加入流民军,当然也能加入金江军。

    金江军至今仍然打着朝廷的旗号,具备大义,心理上有天然的优势。

    可不是历史上的后金。

    四分五裂的流民军,面对后金的入侵,坚定的抵抗,可因为没有补给,没有统一的号令,被逐步围困消灭。

    残存的势力退入南方,仍然抵抗了数十年之久。

    这也是金江军的优势。

    后者的情形,基本不可能发生。

    归顺金江军,对流民军残部没有心理负担,反而是大义所归。

    「危险是有得。」

    朱秀点头认可说道。

    作为此次大军出征,前线的总指挥,朱秀支持军司的战略计划。

    其中很多细节,还是他的建议。

    例如去年下半年,用数月的时间,稳固金江镇在登州的地盘。

    就是为了给金江军打下牢固的大后方。

    真要是遇挫,可以退回后方修整,卷土重来。

    静如处子,动如脱兔。

    前几个月是水磨功夫,不能着急,现在各事准备完毕,就应该不给敌人喘息的机会。

    见朱秀的态度,唐清安没有在提出疑问。

    军司和大将达成了统一,说明了对战略的信心,既然如此,作为上位者,他就应该信任自己的手下们。

    很简单的道理。

    事情就是他们去做,当然要相信他们。

    要是他们的才能不足,在完善的计划,也落不了地。

    反之。

    他们才能卓越,执行力强,再差的计划,也能顺利的实施下去。

    这就是人才的作用。

    「善。」

    唐清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