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七章 捅入新王的后腰

    第五百四十七章 捅入新王的后腰 (第1/3页)

    “你水壶还有水吗?”

    “木有。”

    一名新兵老老实实的说道,带着浓重的山东口音。

    “总么个景,你水壶空了?”

    “俺忘记装水了。”

    “那你怎么哈水?”

    “哈水是啥?”

    “喝水。”山东新兵做了个动作。

    “跟你说话可老费劲了。”

    一支打着金江军旗帜的数百人的队伍,从平度州出发,目的地为安丘。

    在奓山脚下停留休息。

    四百五十人为一小营。

    金江镇目前主力部队分两支旗帜,一支为新合军,国内没有见到过,一支为金江军旗帜,是国内所熟悉的。

    见到金江军的旗帜,就知道是金江军的人马。

    去年开始的大扩军,和以往不同,原本的金江军,辽东本地人高达九成。

    新合军抽调了一半的老金江军,新的金江军,有高达两成来自国内各地的青壮。

    所以现在的军中,充满了山东,山西,陕西,甚至福建,广西广东口音。

    口音各异,问题不小。

    但经过半年的磨合,交流已经不成问题。

    金江军进入山东以来,先锋部队多是山东籍的士兵居多,他们的口音,极大安稳了民心。

    镇使顾应时带领官员们,联络各地的官府,为金江军开道。

    金江军则一个个收复城池。

    和平收复山东,成为了主流。

    一个完整的山东,有利有弊。

    没有经过流民军的清洗,山东地方的大户保留了下来,当下虽然为金江镇带来了稳定,却为日后埋下了隐患。

    不过顾应时认为利大于弊。

    金江镇的体系已经发展了近二十年,有经验丰富的官员,对治理地方有耐心。

    这同样是金江镇的优势。

    治理可比打天下要难。

    流民军在陕西山西的失败,就是因为自身没有足够的人才,无法治理敌方。

    最后还是以吸收地方势力,才在河南算是站稳了脚跟。

    更不提占据湖广的程之信。

    只有破坏没有治理。

    ……

    朱秀的大营,从蓬来搬到龙山,又从龙山搬到来阳,然后再搬到平度。

    短短两个月,搬家了三次。

    稽查使郑永廉,巡视各地稳住民心。

    军司右司马陶杰,军情司贾鉴,以及从京城赶来的陈德言,军中参将李伯升等。

    聚集在大帐之中。

    桂勇当着众人的面,把从湖广打探的情形,报告给在场的大老们。

    “程之信部,不敢与流民军对抗,一路撤退,本来计划走水路,但被当地百姓焚毁。”

    “这是造了多大的孽,让百姓能做出这种事。”

    李伯升感叹道。

    “这家伙以前在辽西的时候,看不出来如此坏啊。”

    “人心善变。”

    朱秀笑道。

    李伯升虽然还是参将,但他和朱秀两人一起上过战场,打了不少的仗。

    所以两人说话有些随意,不会太严肃。

    多年前。

    辽东经略魏毅上任,新官三把火要拿金江镇开刀,朱秀跟随刘承敏去辽西拜见上官。

    当时的危险不提,也见过辽西军的后起之秀。

    印象中的程之信,有傲气且自信。

    与现在得知的情报,判若两人,竟然成为了祸害地方的武夫,麾下三十万人马的大军头。

    “没有船,他可跑不了。”

    李伯升敏锐的指出。

    三十万大军,加上随军的补给和物资,只全军行军的速度,可能先头部队走了三天,后方还有部队未离营。

    加上随军的家卷,民夫等等。

    人数越多,行军越缓慢。

    金江镇为了保障十万大军的出征,又不愿过度索取地方,加上扩军,为此准备了半年之久。

    桂勇佩服的点点头。

    “程之信抢劫了一批商船,装满了军用物资和掳来的妇女钱财先行运走,自己则领着军队据守襄阳、樊城。”

    “想要靠着城池阻滞流民军的速度,为大军撤退争取时间。”

    “不过他在襄阳作恶太多,流民军龙在前的军队,刚入湖广,就受到了地方的支持。”

    “有人主动充当向导,带领流民军绕过程之信设防的地方,从白马洞口渡过汉水。”

    “见流民军轻易渡水成功,程之信不敢留,急匆匆的撤退,见主将都跑了,引发了军中大溃败。”

    陈德言仔细听着桂勇的话,露出赞许的眼神。

    桂勇可是他一手带出来的人才。

    当年大哥重视陕西流民起义,让他派了一批人去陕西加入对方,提前做准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