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0.准备

    340.准备 (第2/3页)

在陵园的惊讶,这会儿相比较,他反应看起来正常些。不然他也会以为朱标胡说,会来一句儿臣不敢授。

    朱标看向众臣,坦言道:“众卿都别推让了,直接劝进吧,朕希望你们君臣一心,兴盛大明河山,早日实现大明盛世,百姓安居。”

    刘三吾与方孝孺等人互相观望,不敢坏了这自古以来的禅让之礼,翰林学士杨士奇当即道:“陛下英明神武,臣等领旨。”

    随之看向朱雄英:“臣请殿下继承大宝,登基奉天殿,盛我大明河山。”

    杨士奇带头,杨荣积极跟上,解缙也开始劝进,“臣恭请太子殿下继承大宝,登基奉天殿,盛大明河山!”

    见到众臣如此,朱雄英也没有过多虚假谦让,正了正太子袍服,行大礼接旨:“儿臣雄英,愿接大宝,择日敬于天地,造盛世之运,令天下尽归我大明疆土。”

    朱雄英这么一表态,群臣又是齐身唱和:“臣等愿追随殿下,为大明朗朗盛世而尽力!”

    …………

    “今日,陛下在奉天殿禅位于太子殿下,愿为大明百姓再创盛世……”

    应天府大街的亭子中,读报差役字正腔圆,声情并茂,将这一消息在太阳落山前,传遍大明应天府,并且为大家解释禅让诏书。

    在各处茶馆酒肆,也纷纷讨论文康帝禅让之事。

    “什么?圣上又要禅让了?”

    江南各处的文人墨客,一时之间又有了许多的话题,也有阴谋论,说是太子威逼,但是随即又被推翻。

    因为皇帝的诏书也公布给天下,且当时文武百官都在,而且百姓皆对新帝满意,能够放下荣华富贵,甘愿在陵园守孝三年,又曾为百姓粮食,多次亲自耕耘,实乃仁贤之君。

    在举行大典之前,首先是朝廷各部门忙里忙外,集体出力,不亚于开国的准备。

    首先是年号的问题,在文宣,洪德跟武宪,成武之间,几个年号都在备选着。

    原本朱雄英还想要个有逼格的,和天挂钩,但是礼官认为不能如此,对大明不吉,上有神明,好吧,朱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