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 复社名士

    第二百二十四章 复社名士 (第3/3页)

   “不许动!”

    “都退下!”

    “再敢上前,一律格杀勿论!”

    “……”

    这些亲卫军,都是参加过不止一场战斗的,手上都染过血。

    他们同声怒吼,一股杀气扑面而来。

    瞬间,周围全都安静下来。

    “杀!”

    几千征讨军同声怒吼,同时摘下枪,哗啦啦的声音震耳。

    雪亮的刺刀,像是一片耀眼的森林一般。

    来欢迎的人群中,一阵躁动。

    赵诚目光冰冷。

    “息怒!赵帅息怒!”

    徐光启迈步上前。

    赵诚看了一眼,徐光启比几个月前的状态,明显好多了。

    面色红润,中气十足。

    显然,强地医院用三百多年后的医术对他治疗,效果还不错。

    “徐阁老难道也要跟他们站在一起,想要向我兴师问罪?”赵诚冷冷道。

    “赵帅言重了。这位是麟士先生,是复社名士顾梦麟,是一位耿直之士。”徐光启道。

    这其实是给赵诚的一个提醒。

    自从当今皇上登基,收拾掉魏阉之后,东林党一家独大,复社也是无人敢招惹。

    就连当今圣上想做什么,没有东林党的支持,也做不成。

    徐光启最近在强地,看到强地生机勃勃,这种感觉让他十分喜欢,他也是不忍心看到赵诚在无意之中得罪了复社,把天下读书人给得罪死了。

    “复社名士?”

    赵诚眯了一下眼睛,头脑中立刻闪过复社的信息。

    复社在后世,可是大名鼎鼎。

    关心明末历史的赵诚,自然不可能不知道复社。

    而他自从穿越过来之后,又有新搜集过东林党和复社的信息。

    复社成立时间不长,是江浙一带有许多读书人组建的社团。

    崇祯二年(1629年),在江苏太仓学者张溥、张采的领导下,江浙地区十几个社团合并组成了“复社”,意为“兴复古学,将使异日者务为有用”。

    复社的成员主要是青年士子,先后共计有二千二百多人。明末清初的许多著名学者都出自复社,比如黄宗羲、顾炎武、方以智、陈贞慧、吴应箕。

    复社提倡砥砺品行,社友之间切磋学问,但更重要的是它还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

    复社的政治主张和东林党高度一致,复社成员都视东林党人为前辈,东林党后期的重要人物,如钱谦益、黄道周、马世奇、刘同升、陈子壮等人都被复社推为宗主。因此复社被冠以“小东林”之名。

    清朝入主中原后,不少复社成员在各地坚持抗清斗争。清廷想起用一些复社著名成员,但他们中的大多数选择归隐山林,从而保全了自己的气节。

    也正因为复社在满清入关之后的表现,所以,在后世一度被许多人所赞赏,认为他们有气节。

    但赵诚研究明末历史,却是对东林党,以及“小东林党”复社,没什么太大好感。

    只因为他们自始至终站在道德制高点,维护的都是士绅集团的利益。

    明末,国家穷得养不起兵,安抚不了流民;百姓穷得遍地饿殍。

    唯有士绅集团,趴在大明这个庞然大物上,吸干大明最后一滴血,吃得钵满盆满。

    正是因为在他们的抗拒下,导致明廷守着庞大的人口和国土,却是收不上税来。

    崇祯朝的状况是,国家穷,底层百姓饿死……唯有士绅集团过得很滋润。

    复社在清初之所以坚持反清复明,在赵诚看来,就是因为大明对他们太好了。

    这种好,是满清无论如何也给不了他们的。

    既有钱,又把控着舆论,以及吏员人事的安排……对于他们来说,实在是没有比这再好的了。

    说白了,东林党也好,复社也罢,眼中没有国家和民族大义,有的只是封建财团的利益。

    而且目光极其短浅,在家国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不断内斗内耗,只有眼前狭隘利益,没有大局观。

    大明这艘船之所以会沉没,导致一个民族沉沦三百年,东林党和复社这些人,可以说是功不可没。

    东林党和复社是大明的精英阶层。

    但这样的精英阶层,赵诚不需要。

    赵诚不可能重用他们,所以,铸定了会跟他们成为敌人。

    7017k